当前位置:首页 > 特产 > 食品资讯

古方红糖功效没那么神 宣称各种功效小心激素超标

发布时间:2016-04-21 21:04:33

  全国制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郭剑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红糖跟赤砂糖是两种不一样的东西。传统意义的红糖是由甘蔗制成的,而赤砂糖是甘蔗经过工业化生产做成白糖后的下一级产品。

  据了解,赤砂糖其实是将甘蔗加工成白砂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因其带有较多的糖蜜,因此外观与红糖十分类似。

  那么,赤砂糖是否拥有红糖的营养物质呢?对此,专家解释说,糖蜜中也含有甘蔗中较多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因此,赤砂糖也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但是在甘蔗加工成白砂糖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澄清剂会带走部分营养成分,而且这些化学澄清剂如石灰、二氧化硫、磷酸、聚丙烯酰胺等,会有少量残留在最终的糖蜜当中,而赤砂糖又带有较多的糖蜜,所以赤砂糖会残留少量的化学澄清剂,因此从营养、食品卫生和口感上来说,赤砂糖比红糖略逊些。

□服务篇

白糖、红糖、冰糖、黑糖

有啥区别

  现在市面上有白糖、红糖、冰糖,黑糖,它们各有什么区别呢?

  白糖。常见的白糖有白砂糖和绵白糖两种,从甘蔗或甜菜中提取,再经过精炼提纯和脱色而制成。在精炼提纯过程中,甘蔗中的一些“杂质”、焦香味道和焦糖色就会被脱去,所以看上去是白色的。

  冰糖是以白砂糖为原料。把纯化脱色的糖水进行结晶操作,最后得到大块的晶体状产物,就是冰糖。经过重结晶,冰糖中的杂质可以进一步降低,甜味更纯正。根据操作工艺和所含杂质的不同,冰糖有晶莹剔透的白冰糖和“看起来更天然”的黄冰糖。

  红糖也是从甘蔗中提取,它与白糖最大的差别在于精制程度比白砂糖低。红糖是甘蔗经过榨汁后,只初步的精炼提纯,甚至不经过精炼提纯,直接干燥后得到的糖,所以又叫原蔗糖。正因为没有经过精炼提纯加工,所以红糖保留了更多甘蔗汁。经过高温煮制,糖会发生两种反应,产生焦香味道和焦糖色,让红糖呈现出红棕色,闻起来也更香。

  黑糖只是红糖的一种,都属于蔗糖。不过,黑糖是没有经过高度精炼、脱色的蔗糖,而红糖是经过多次精炼结晶的成品糖,两者本质上并无差别。

  不管什么糖都不宜多吃

  红糖、黑糖常被认为是养生食品。不过,专家指出,不管什么糖,都不宜多吃。

  红糖、黑糖都存在丙烯酰胺的问题,如果喝一杯200克的黑糖水,按10%的糖计算,黑糖的量为20克,所摄入的丙烯酰胺是有限的,无需恐慌。不过,考虑到食物中还有那么多丙烯酰胺的摄入来源,人们也绝对不能因此舒一口气,认为黑糖可以放心享用。常见的食物丙烯酰胺来源,包括焙烤食品、油炸食品、煎烤食品、膨化食品等,也包括日常炒菜红烧等烹调方法。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把红糖、黑糖改为白糖、冰糖呢?对此,专家指出,和含有少量钙、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红糖相比,白糖(包括绵白糖、白砂糖、冰糖等)的微量营养成分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被列入“垃圾食品”的范畴当中。

  白糖虽然没有高水平丙烯酰胺的问题,但却是世界上最令人担心的饮食健康隐患之一。大量研究证明摄入过多白糖有害健康,所以,它肯定也不是黑糖、红糖之类食物的替代选择。

  就在本年度中,世界卫生组织发出忠告,劝人们每天把膳食中的添加糖最好限制在25克以下,至多不能超过50克。这个限制当中,不仅包括白糖,也包括了红糖。

  红糖无益于产后恢复

  民间一直流行红糖水可以补血的说法,女性在月经期以及产妇分娩后,都经常喝红糖水来补血。不过专家指出,红糖水并没有民间传说的补血等神奇功效。

  对于传说中红糖可“益气养血”、“促进子宫收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专家指出,这些都是人们美好的想象。事实上红糖并没有多少补血的有效成分,而且红糖提纯不够,里面还可能含有杂质。

  此外,产妇在坐月子时多喝红糖水可能损坏牙齿,还会加速产妇出汗,不利于产妇身体的迅速恢复,甚至使产妇有中暑的可能性。

  如果产妇一定要喝,也要少喝,而且应煮开后饮用,因为红糖在贮藏、运输等过程中,易滋生细菌,引发疾病。

  • 高品质 清承堂雨前龙井茶2019新茶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本文:古方红糖功效没那么神 宣称各种功效小心激素超标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techan/news/136086.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你真的很懂饮料么?“0能量”是“0”摄入么?
    下一篇:立夏了,白玉冬瓜球助你去水肿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