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秋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秋千历史悠久。据《事物纪原》卷八记载,春秋时期的齐国就有了秋千,是国君齐桓公从北方山戎那里引进的。《辞海・秋千》云:“汉武帝时宫中就有秋千。”宋代最盛行,诗僧惠洪在七律《秋千》里写道: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蝶恋花》词里也说: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陇南民间盛行戏秋千的习俗。每逢春节,人们总要在院子里或靠山墙,或靠大树搭个秋千,供青年男女玩乐。这种秋千,几乎村村都有,有些村庄多达数处;直到闹罢元宵才拆,有的二月二才拆。陇南民间的秋千有两种:
一种是架子秋。在靠山墙或靠大树搭三脚架,将一根一丈多长的横梁,一头放在木架上,一头嵌在山墙里或架在大树上。横梁中间,拴一对用粗藤条曲的大木环(或铁环),系上粗麻绳,底端再系上三尺多长的木板。戏秋千的人,坐(或站)在木板上,双手握住两边麻绳,双足登踩,秋千就一起一落来回摆荡。这种秋千,个人可以戏,双人面对面也可以戏。技术高者,秋千飞得很高,就像马戏团里的“空中飞人”那样。小孩或初戏秋千者,则坐在木板上,双足翘起,另由一人(或两人)站在旁边推送。
另一种叫轮轮秋。在院子里栽一根木桩,木桩顶端架一根一丈多长的横梁,横梁中间凿个大孔,套在木桩顶端的圆轴里。横梁两头拴两副木环(或铁环),系上麻绳,下端各系一块木板。戏的时候,两人坐在两边,由一人或两人推送。这时候,戏秋千的人就在横梁两头,像磨轮一样开始旋转。送的人如果劲大,秋千就转得愈快,人就飞得愈远愈高。戏这种秋千一定要两个人,还得有人推送。
秋千是一种体育项目,既可以玩乐,又可以锻炼身体。如今,好多公共体育场、学校、幼儿园里都有秋千。
本文:戏秋千习俗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hua/233918.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