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普洱茶特指熟茶,台湾人不高兴了,因为热衷文化的“茶人+茶商”一梳理普洱茶的传统,发现老茶都是没人工发酵过的,他们认为号级茶、印级茶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传统,七子饼体系尤其是熟茶经过太多现代工艺改良,已经不是传统的普洱茶了,于是为了对抗熟茶,制造一个生茶体系,并跑到易武跟老乡长张毅合作复原号级茶工艺,通过九十年代的酝酿,到了21世纪初生茶概念已深入人心。约定俗成,既然生茶这么受欢迎,国家有关部门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制定新的标准,生茶、熟茶都是普洱茶。
问题来了,这就是普洱茶的归类问题,许多人认为普洱茶归为黑茶不科学,因为熟茶归黑茶没问题,生茶却归不了。因此他们认为普洱茶是天底下最独特的茶,应该单独出来成为第七大茶类,或者是再加工茶类。
后来,有微生物专家指出,黑茶的核心定义是后发酵茶类,不管是熟茶还是生茶,都有微生物在主导后发酵,因此普洱茶是典型的黑茶。再后来,广东茶叶专家陈栋跑到云南,跟勐库六代制茶家族以及其他制茶人进行交流,比较了民国、解放后一直到现在的工艺,认为普洱茶有典型的闷黄工艺,主张归为黄茶。
为什么不同的专家,不同的茶商或茶人,站在不同的立场,在不同的时期,将普洱茶归为绿茶,归为黑茶,归为黄茶?貌似天下没有比普洱茶更混乱的茶了!其实这个道理很好解释,民国的普洱茶由市场主导,根据市场需要,百花齐放,绿茶工艺、前发酵与后发酵工艺都有。解放后的僵化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统一管控,有严格生产标准,开始的标准说普洱茶是绿茶,后来的标准说普洱茶是黑茶。1985年以后,市场逐渐放开,尤其是1992后中国搞市场经济,没有那么多僵化的条条框框,生产普洱茶开始根据市场需要,再度像民国一样百花齐放,这就是为什么90年代中期起各种普洱茶概念层出不穷的原因。
按我的理解,放开市场后,普洱茶不是一个僵化的东西,而是一个随时适应市场变化的茶,这才是普洱茶的生命力所在,与迷人的地方。普洱茶本身就是一个庞杂的体系,绿茶化,前发酵也很正常,因为有需求就有生产,没必要视之为洪水猛兽,担心冲击普洱茶越陈越香经典体系。
其实普洱茶不应该只有喝老茶的体系,也应该有现喝的体系,绿茶化、前发酵用来生产现喝的茶也不错,而且能增加普洱茶的消费人群,把天量的普洱茶都及时消耗掉,留下精品越陈越香。此种大善事何乐不为呢?片面钻进越陈越香的牛角尖,产业是没有出路的!
文章来源于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
本文:普洱茶工艺的前世今生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hua/245806.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海拔的高低决定普洱茶的品质?【附:名山头茶海拔表】
下一篇:这样倒茶,不知不觉得罪人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