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贡茶
发布时间:2013-10-09 15:01:10
梵净山贡茶 -百科名片
梵净山贡茶色泽油亮,茸毛多,氨基酸、蛋白质和宁酸的含量较高,同时富含人体必须的硒、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滋味鲜醇,清香持久,具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防癌抗衰老等功效。
梵净山贡茶 -简介
梵净山贡茶源于“团龙贡茶”,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上印江、松桃二县的贡茶都很出名,而今印江的
| |
梵净山贡茶 |
团龙乡还有高近5米、碗口粗的4垄20株特大
茶叶树。据牟应书等茶叶专家鉴定,这是中国定植
绿茶树中树龄最长(400~600年)、保留最好、杆茎最大的“中国茶王树”。
梵净山贡茶色泽油亮,茸毛多,氨基酸、蛋白质和宁酸的含量较高,同时富含人体必须的硒、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滋味鲜醇,清香持久,具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防癌抗衰老等功效。
梵净山贡茶 -茶名由来
(一)梵净山贡茶名“团龙”
从印江上梵净山,进入永义乡团龙村,就会见着村民在山路旁销售“团龙贡茶”。团龙村是个小地方,但峰峦起伏、溪流潺潺、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出贡茶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有关贡茶的记载,不见于县志、府志,而是出自家谱。
柴氏家族在团龙村是大族,占了团龙村人口的一半。据说他们的祖先在宋末元初从江西迁来,同时也从那里带来
| |
梵净山贡茶 |
先进的生产采制茶叶的技术。现团龙村那30株被确认为我国定植绿茶树中树龄最长、杆茎最大、保护最好的中国茶树王,按柴家后人的说法,是他们的祖先在明朝初年栽种的。专家测定,这些古茶树至少有450年的树龄。《柴氏家谱》记载:“永乐辛卯,广征方物,土司追逼,苦于无奈。至荣祖急中长智,以团龙茸茗而献之,上大悦,恩为宠物。”这当中还有着这样一则故事:早年,这里的一位土家族老人,一天因气候变冷,突然受凉,积食难消。数日后,他用土罐煨了一罐茶饮之,肚子顿觉舒服,次日又饮之,食欲正常,神清气爽。有一次,他又煨了一罐浓茶,放了一个小铜钱泡在里面,隔了一天一夜后,铜钱居然化掉了。此事张扬开去,很快传到了朝廷,皇上就想饮用此茶,朗溪土司便用团龙茶上贡,得到皇上的赞许。
该省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牟应书在摆完这则故事后说:化铜钱的事,我们没有试验,但团龙贡茶所含单宁类物质丰富,毋庸置疑。这种酚类衍生物能缓和肠胃紧张,消炎止泻。
| |
梵净山贡茶 |
随着团龙贡茶名气增大,游山访茶的人也日渐增多。在此情况下,永义乡在团龙村的地盘办起了较大规模的茶场,并请牟应书与贵州农学院茶叶专业高材生、牟应书的儿子牟春林共同解决团龙贡茶采制技术失传的问题。牟氏父子在茶场一蹲就是三年,搜集资料,访老问僧,在茶园里研制,最终确定团龙贡茶是扁形茶,得到团龙村及我省茶叶界的认可。恢复的团龙贡茶享誉四方。湖南省农业厅教授、高级农艺师刘先知、湖南省茶叶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海梅等八人评茶团,对团龙贡茶的评价是:“外形扁实匀齐、形似龙井并非龙井,色泽隐翠、汤色黄绿明亮、香高滋昧浓纯鲜爽、略带花香,色泽比龙井好。”
梵净山贡茶 -地理分布
受梵净山贡茶工艺的影响,梵净山周边的石阡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铜仁市,依靠各自的山地优势,分别生产
| |
梵净山贡茶 |
出“泉都碧龙茶”系列、
苦丁茶、富硒茶、武陵山绿茶系列,至目前,梵净山茶叶越来越走俏中国市场。
梵净山地区完好的生态环境,最佳海拔1300~1500米之间所产茶叶,具“色泽隐翠,汤色内绿明亮,香高滋味浓纯鲜爽,略带茶香”的特点。历史上曾为贡品送致宫廷。印江梵净山茶叶2005年申请了原产地保护.
梵净山贡茶 -产业优势
(一)自然优势。印江属亚热带温暖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多云少日照,最海拔2493.7米,可谓“高山云雾出好茶” 。宜茶地10万亩以上,茶园所在地无任何工业企业,无污染、无公害,适合发展无公害茶叶。
(二)名山出名茶。梵净山系联合国公布的六个“人与生物”保留地之一,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佛教和旅游圣
| |
梵净山贡茶 |
地。境内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茂盛,林木葱翠,溪明如镜,空气清新,茶叶在无污染、无公害的条件下生长,得天独厚,品质优异。
(三)品牌优势。梵净山茶叶基地“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由于“品质优良,内质上乘”,从投产以来就陆续获得各项荣誉。“梵净翠峰”1992年获贵州省十大名茶,同年又获湘、鄂、川、黔四省边区名茶评比“一等奖”。1995年,梵净山系列绿茶获中国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展览“金杯奖”,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1997年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授予名牌产品,同年“梵净山”牌系列绿茶产品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评为“质量信得过产品”。1998年被贵州省工商局、省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1999“梵净翠峰”再次被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认定为“名牌产品”并指参加建国五十周年大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果展。在2000年、2002年、2003年梵净山牌系列绿茶都获得湘、鄂、黔、渝武陵山区名优茶评比会的金奖和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原贵州省省长王朝文来印江视察工作,品偿“梵净翠峰”等系列绿茶后,大加赞赏,挥毫提茗:“梵净翠峰,茶中极品”。“梵净山”牌系列绿茶从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深受消费者的亲睐。品牌价值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的生产加工经过近二十年的积累和总结,形成了一套独具地方特色的技术秘密。2004年成功地申报为省级“梵净山翠峰”、“梵净山绿茶”地方标准和原产地域保护,品牌优势明显。
(四)劳动力富余廉价。全县有13万劳动力之多,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苦于有力无处使,外出务工每月400---600元工资,除去开支所剥无几,茶叶产业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在家创业的机会,特别是女劳动力和年老体弱的劳动力也得到充分利用。由于劳动力报酬低,使茶园投入成本低,茶叶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能力强。
(五)无性系茶园比例大,发展势头好。2001年后定植的13281亩幼龄茶园,均为无性系茶,占茶园总面积70%,无性系品种是当今茶叶发展的主体,是实现茶叶优质高效的保障。
(六)茶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高。为了提高全县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从1993年起,县政府聘请了中国茶科所作为全县发展茶叶的技术依托单位,到2003年止,全县从事茶叶工作的专业人才120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80多人。通过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培训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等方面的农民技术骨干8万人(次),已获得绿色证书的有2500余人。目前,全县有近1万人正在从事茶叶管理、生产、加工和营销。现有的技术人员和加工、管理人员完全能够保障全县大面积茶园投产后的生产需要。
(七)茶叶文化丰富。印江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梵净山脚下的“中国茶王树”就是佐证。梵净山团龙贡茶在明代就作为皇家贡品,今梵净山团龙一带的村民冲傩还愿时仍作首选祭祀品。梵净山团龙“合闭茶”、“雷公茶”有许多神奇古老的传说,令人神往。印江文化之乡,书法之乡,土家风情,长征红色文化也给茶文化增添无穷的色彩。
梵净山贡茶 -产业现状
(一)茶场规模小,厂房陈旧,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最大的企业拥有面积1100亩,最小的企业茶叶面积220
| |
梵净山贡茶 |
亩,规模经营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特种名优茶比例小,只有产量的2%,各茶场(公司)独自为陈,自立标准,自设包装,茶叶品牌多,知名品牌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总量少,市场份额不高。没有竞争优势。县内茶叶市场混乱,以次充次,以劣冒优的现象严重。部分茶场因资金不足,管理粗放。
(二)生产、市场缺言统一管理。全县茶叶品牌从1998年茶叶企业体制改革后,各生产企业协作性差,不愿出资进行品牌维护和宣传,大型且有影响的参评参展活动各企业不愿参加,产品质量下降,品牌知名度大不如前。
(三)全县茶叶企业信贷能力弱,融资能力差,银企关系特别紧张,影响全县茶叶产业的发展。
(四)种植分散,投入不足,幼龄茶园抓住了退耕还林机遇,但土地已承包到一家一户,种植较分散,底肥投入不足。农业工程设施,茶园基础设施不完善,如路沟、防护林,茶、水、土保持设施不配套,没有按山区特点严格规划设计茶园。苦丁茶种植面积可观,但生产、加工技术薄弱,预计成园率低,形势不容乐观。
(五)茶农思想素质还跟不上茶叶产业的发展,茶农不了解市场动态,对无公害茶叶认识不足,质量意见差,存在有啥销啥,以多为是的思想观念,只顾眼前利益,滥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造成环境污染,使茶叶卫生质量受到影响。
梵净山贡茶 -产业发展方向
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以组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联合整体优势和区位优势,
| |
梵净山贡茶 |
加强茶园基础建设,做强做大“梵净山”茶叶品牌,理顺茶叶管理体制。
(一)统一思想,政策支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梵净山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意见》,为茶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必须全县上下认识统一,保证政策到位,技术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精力到位。茶叶作为特色产业,要与地方政府的“政绩”结合起来,发展才会有声有色。鼓励和支持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干部和社会能人领办茶叶企业。
(二)加强茶园基地建设,全面实施无公害目标。发展有机无公害茶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观念。注重茶园生态环境,为实现无公害茶叶优质化打好基础。要充分发挥利用好无污染、无公害的自然优势。加大资金扶持,利用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扶持高效无性系茶园建设和低中产茶园的改造。建立无公害有机茶病虫害测报点。成立茶科所,抓好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适合地方品种的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做到订购茶苗不出县。
(三)充分利用“梵净山”品牌效应,发挥整体优势。加入WTO后,茶叶产业在国际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背景下,茶叶市场的竞争最终归终于品牌的竞争,没有竞争力的品牌,就没有立足之地。“梵净翠峰”等梵净系列绿茶,有很好的名牌效应,打造“梵净山”总品牌,利于上规模、上批量、上档次、上效益,利于减少内耗,集中资源优势,树立品牌形象,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成立“梵净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实行股份有限,行业管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产品宣传、统一产品包装、统一技术要求、统一门面装璜,采取集中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以市场引导企业,以企业带动基地,以基地连接农户的经营模式,产、加、销一条龙。
(五)搞好“梵净山牌”系列绿茶的认证工作,申请无公害茶叶认证,为了获得各种认证资格,梵净山牌系列绿茶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茶叶展销展示会、博览会,找准“梵净山牌”等系列绿茶与其它品牌产品的差距,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提高品牌质量,把“梵净山”牌等系列绿茶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努力争取获得国家认定的“绿色证书”。
(六)发展科技兴茶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茶叶基地发展要高起点、规范化、科学化栽培。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者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做好无公害茶叶开发工作的基础。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强骨干培训,请专家作常年业务指导,创新学习机制,开展多种层次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努力提高茶叶干部、从业人员及广大茶农的专业技术水平。把广大茶农培养成为知识型农民,让他们了解茶树的生长规律、需肥特性及用药安全性,普及规范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
| |
梵净山贡茶 |
1、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和推广,为实现茶叶优质无公害,在引进新良种的同时要引进配套的良种栽培综合技术。
2、科学合理施肥。实行测土施肥,根据土壤所需肥料进行合理配方,以利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避免盲目施肥,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肥料要以有机肥为主,推广应用精制有机肥,杜绝不宜施用的化学肥料。
3、把好病虫防治关。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三高,三防”农药和茶叶禁用农药在茶园上的禁销禁用。通过电视、专栏、宣传车、会议、培训,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公布禁销禁用农药,大力加强农业防治,提倡、引导应用生物防治。
4、优化茶叶加工技术,改革制茶工艺,更新制茶设备,引进新型茶叶机械。特别是新兴起的苦丁茶加工技术和设备。开发袋泡茶、速溶茶、保健茶、罐装茶饮料。
(七)严把质量关。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梵净翠峰”等系列绿茶之所以有很高的声誉,得益于企业对质量的严格把关。广泛宣传、强化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成立质量监测机构,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从大田管理,鲜叶采摘,茶叶加工到成品保管等严格按无公害茶系列标准进行,对不符合无公害茶要求的,限期整改,确保茶叶产品安全优质。
(八)开辟窗口市场。建立梵净山无公害茶叶交易市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茶叶龙头企业,外地客商,贩销大户进行诚信交易,实现印江既是产茶大县,又是市场强县的目标,把“印江城”变成“茶叶城”。想方设法在重点绿茶和苦丁茶消费城市设立“专买店”、“链锁店”、“直销店”。吸纳在外地创业且有营销特长和营销经验的人士,制定激励机制,鼓励加入茶叶协会,让他们在所创业的城市宣传梵净山无公害茶叶,开拓梵净山无公害茶叶市场。充分发挥印江驻外地办事处的宣传作用。
(九)建立旅游观光茶园和旅游茶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和“团龙茶王树”为依托,把自然景观和生态茶园结合起来,本着“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在永义乡建1000亩科技示范茶园,严格按有机茶标准进行生态规划、设计。建立梵净山旅游茶馆,弘扬印江茶叶文化,为茶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利用茶馆宣传中国茶叶文化、印江茶叶文化,发挥茶叶文化的历史文化力、精神文化力和市场文化力。同时宣传印江文化之乡、书法之乡、土家风情、长征红色文化……。中外游客旅游梵净山的同时,参观梵净山生态茶园,品偿梵净山精品茶叶,了解梵净山茶叶文化,欣赏梵净山的茶歌茶舞。让观光旅游带动茶叶发展。
总之,为了全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应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把茶叶这根支柱做大做强,使茶叶真正成为富民富县的产业,为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出表率,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进程。
梵净山贡茶 -参考文献
1.铜仁农业信息网
2.文学博客网
施密特下课张艺兴为小猪庆生母子被推入铁轨陕西一水坝溃坝德国绝杀荷兰
本文:梵净山贡茶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j/chaguan/3611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云南紧茶
下一篇:宜兴阳羡茶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