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井茶又名洪州双井、黄隆双井、双井白芽等,产于分宁(现江西修水)、洪州(现江西南昌)。属芽茶(即散茶)。宋代名茶,也是贡茶之一。
产于江西修水。此茶形如凤爪,汤色碧绿,滋味醇和。昔日黄山谷曾以此茶为贡品。诗人欧阳修写过“双井茶诗”,诗曰:“西江水清江石老,石山生茶如凤爪,穿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茶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廿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
欧阳修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穷腊不寒春气昌,双井茅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北苑茶蔡襄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四方惟数此,万物更无新。才吐微茫绿,初沾少许春。散寻萦树遍,急采上山频。宿叶寒犹在,芳芽冷未伸。茅茨溪上焙,篮笼雨中民。长疾勾萌拆,开齐分两匀。带烟蒸雀舌,和露叠龙鳞。作贡胜诸道,先尝只一人。缄封瞻阙下,邮传渡江滨。特旨留丹禁,殊恩赐近臣。啜将灵药助,用于上尊亲。投进英华尽,初烹气味真。细香胜却麝,浅色过于筠。顾渚渐投木,宜都愧积薪。年年号供御,天产壮瓯闽。双井茶,产江西修水,宋代名茶。 如今双井茶产生了“双井绿”和“浔水双井”两个新品种。 北苑龙茶,产福建北苑,是北宋声誉很高的贡茶。
《双 井 茶》
欧阳修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昌,双井茅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唐宋八家之一的欧阳修是北宋初期文坛泰斗,自称有著述一千卷、藏书一万卷、酒一壶、棋一局、琴一张、及自身,故号“六一居士”、后人为纪念他,在西湖之滨的孤山凿建一泉,名曰“六一泉”,有泉联曰:
湖西孤山,此处有泉可漱也,
天一地六,先生自号无说乎。
认为欧阳修的自号暗寓天地之数,故而“六一泉”名声益大。
时至南宋,诗坛巨子杨万里游历西湖时携得江西诗派领袖涪翁(黄庭坚)推崇备至的“双井茶”,遂以“六一泉”水烹之,并赋诗记之,兼述思乡之情,全诗为:
《以六一泉煮双井茶》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细添六一泉中味,故有涪翁句子香。
日铸建溪当退舍,落霞秋水梦还乡。
何时归上滕王阁,自看风炉自煮尝。
首联从煮茶写起,“鹰爪”为干茶之形,“蟹眼”为初沸之汤,“松风”是急沸之水声,“兔毫”为品茗之名盏,总写茶佳、水好、火活、器精。
颔联扣题,点明水为六一居士之水,茶是山谷先生之茶,然而从“泉中味”“句子香”,表明此次品茗不仅为有好茶,好水,更是为了怀念两位著名诗人加茶人的江西老乡。欧阳修曾赞双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黄山谷亦称“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菲菲雪不如”。
颈联,以当时闻名天下的日铸茶与建溪茶当退避三舍来衬托双井茶之佳,并借梦中神游故乡山水转写出思乡之情,下句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以赞家乡山水之美。
尾联直写回乡之心切,并要到滕王阁上“自看风炉自煮茶”。这里诗人表面上说要独自品茗,实际上是说无人能与他领略茶道之境界,他也只能到滕王阁上与欧阳修、黄庭坚两位先哲藉茶神会了,表述了诗人孤高清远的情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六一居士、醉翁,庐陵(江西安吉)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为唐宋古文八家之一。
注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分宁(江西修水)人,北宋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与秦观、晁
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
注二: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人(今属江西)南宋著名诗人。
注三:双井茶,宋代名茶,产于黄庭坚的故乡今江西修水。
双井茶者,芽茶也,散茶也。黄山谷故里曰义宁双井村,故名。五代时即以“制造极精”闻名,至宋更有“绝品”、“草茶第一”之号,誉盖宋茶之冠首。双井清香柔曼,宁红馥郁幽遐。夫品质犹烈,久负盛名,今之,茶山依旧之翠野,茶业依旧而续延;然矣,近代以来名衰也,做了她人嫁衣裳;惋叹也,满目茗翠少名堂;待兴也,老字号工程或可扬。
双井茶又名洪州双井、黄隆双井、双井白芽,又有双井绿、宁红金毫、山谷草茶、双井龙须、双井宁红等名品。产自分宁(江西修水)、洪州(江西南昌)也。主产自黄山谷故里“十里秀水”双井村。双井村依山傍水,土质肥厚,温暖湿润,时有云雾。村边有江,江岸有崖。崖畔有钓鱼台,台畔有茗茶园,园台下有双井。崖上镌刻鲁直手书“双井”两字。山谷曰:“江夏无双”、“江南奇茗”,又曰:“雪汤生玑珠”。义宁双井、宁红茶者,秉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味浓醇厚,香高持久,汤色清澈,色如淡金,不愧为产自山谷故里的“上上好茶”耳。
修水武宁,古属义宁,高山平地,田园阡陌,漫野有茶。所产红茶,简称宁红。位于赣之西北边隅,有幕阜、九宫两大山脉蜿蜒其间,地势高峻,树木苍青,雨量充沛,深厚肥沃,乃成就双井茶之优良的自然品质。
双井茶者,茶树芽叶肥壮,柔嫩多毫。醇厚浓郁,郁而不腻,锋苗挺秀,怡情温雅。雀舌凉爽,酵红扁芽。妙手精工,焙绿奇嘉。黄山谷尊师赠双井茶与苏东坡,以诗谓子赡“天上玉堂森宝书”,“挥毫百斛泻明珠”。且广告曰:“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磑霏霏雪不如”,妙也。噫,双井乃宋之贡品。其位,在碧缧之上;其名,在龙井之先。有曰:“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又曰:“宁茶不到庄,茶叶不开箱”,誉之上上也。
双井茶古之崇以品质居先。茶萌早发,是而“穷腊不寒春气早”;采极细嫩,故而“十斤茶养一两芽”;茶芽毫白,有说“长安富贵五侯家”;茶味醇好,难怪“使得一啜犹须三日夸”也。双井绿芽,外形圆紧略曲,形如凤爪,锋苗润秀,银毫显露;内质香气高香持久,汤色明亮,滋味鲜醇,叶底嫩绿。芽芽水之漫,宛如天女之散花;徐徐而之降,又若兰花朵朵之欢畅。
宁红工夫,云凝深谷、雾锁高岗。茶芽肥硕,叶肉厚软。外形条索紧结圆直,锋苗挺拔,色乌略红,红筋光润;内质香高持久似祁红,醇厚甜和,汤色红亮,叶底红匀。宁红金毫,条紧细秀,金毫显露,锋苗乌润,香鲜醇爽,汤色红艳,叶嫩细芽。清叶瑞延《纯蒲随笔》载,“红茶起自道光季年,江西估客收茶义宁州,因进峒教以红茶做法。”《义宁州志》有“道光年间宁茶名益著,种莳殆遍乡村,制法有青茶、红茶、乌龙、白毫、花香、茶砖各种”。修之高、崇、奉、武、仁、西、安、泰八乡皆茶叶产区。武宁、铜鼓县次之,平江、长寿街有之。
[1] 中华网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life/folk/11022831/20060511/13308918_1
[2] 飘雪文艺网 http://www.fjsnow.com/tansuo/ArticleShow.asp?ArticleID=30590
本文:双井茶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j/chaguan/36128.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