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通常是指三国的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它 们都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京都,其时相当于公元3世纪初到6 世纪末,这前后三百余年的历史时期合称六朝。
这件越窑青瓷耳杯、托,由杯和托组成,是六朝时期代表性的 茶具之一。杯整体呈耳形,两端微翘,最长口径为15.7厘米。直口 斜腹,腹浅,两侧有近长条扶手,以便于端持。底平,无足。托呈浅盘状,较大,亦无足。杯和托均为一色胎釉:胎色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灰色,质地坚硬细致;釉色为青灰色,釉汁纯净,且有釉上褐色点彩装饰工艺,整体显得古朴敦厚。陶瓷学家一般认为:六朝耳杯,多承汉代陶、铜 耳杯,三国、两晋时的耳杯,腹浅、底小,而东晋时的耳杯,两端稍向 上翘,南朝时上翘部分逐渐减少,隋唐时消失。结合越窑釉上褐色 点彩装饰工艺等特点来看,这套杯、托很可能是东晋时的作品。
我国的瓷器生产,曾经历了一个历史演进过程。随着胎料的改 进,淘洗技术的完善,烧成温度的提高,釉料配方的改善,高质量的 瓷器,在东汉的中晚期,首先在今天浙江的上虞、余姚、慈溪一带烧 制成功。历史上,这一带曾属越州辖地,其窑也就称之为越州窑或 越窑了。因为越窑烧制瓷器的釉以铁为呈色剂,故釉色呈现青绿或 青褐色,遂将这种青釉瓷器简称为青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青 瓷除浙东外,浙北、浙中,浙南也相继生产。此外,随着瓷器生产区 域的不断扩大,湖南的湘阴、江西的丰城、四川的成都、山东的淄 博、江苏的宜兴等地也有生产。但仍以浙江瓷业最为发达,技术也 较为先进,堪称当时制瓷业的中心。当时以越窑青瓷为代表的器型 和纹饰的典型之作,引导和影响着全国瓷器的器型和风格。这件青 瓷耳杯、托,是具有六朝时代特征的越窑早期茶具的稀世珍品,对 研究我国茶具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六朝越窑瓷耳杯、托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j/zhishi/11309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