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具 > 茶具知识

唐瓷茶壶-茶道茶具

发布时间:2015-08-28 10:40:19

为河南偃师杏园出土的墓葬品之一。墓主李抒,葬于唐僖宗李儇中和二年(公元882年),表明这把瓷壶至少已有1100年以上的历史,当时主要作为点茶注汤的器具。这件瓷壶,通高为16.0厘米,口径8.0厘米,底径6.4厘米;器表施酱色釉,近底部光素无釉;细颈,口颈呈喇叭状,为圆肩,深腹,平底;肩部一侧为条形耳,相对的另一侧为上竖的短流。整体大方端重,朴素无华,为中唐时的茶壶代表作品。与此壶形态相仿,为时大致相近的作品,还有葬于唐昭宗李晔乾宁三年(公元896年)的河南偃师崔凝墓中出土的另一把瓷壶,通高为20.1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7.2厘米,整体施月白釉;为侈口,高颈,圆肩,深腹。无论是颈、腹、底,还 是口、流、柄,其外形与李抒墓中出土的酱色瓷壶都十分近似。对瓷 质茶壶,陆羽在《茶经》中曾有评述,说它虽为“雅器”,但“性非坚 实,难可持久”。所以,当时民间通用的还是铁制茶壶。一些地方官 吏,则热衷于用瓷、石,以及银、铜制的沏茶器具。

壶,在唐时多称为瓶,作为点茶注汤的器具,使用并不普遍。这 与唐时人们饮茶的方式有关。当时沏茶的方式最普遍的是用煎茶 法,即用锾将水煮沸,尔后将茶末投入其中,调成汤料饮用,只有少 数地区(或人》采用点茶法沏茶。这时,就需用壶(瓶)代替锾来煎水 注汤。唐代崔钰在《美人尝茶行》中曾写道广银瓶贮泉水一掬,松雨声来乳花熟。”说的就是用“银瓶壶)煎水点茶的情景。实际操作 时,先将茶末放在茶瓯里,然后用茶壶(瓶)将已煮开的沸水向瓯中 注入。注水时,边注边用茶筅在瓯中环回击拂,称之为点茶。对此,唐^苏在《十六汤品》中曾有所记:先将茶末置于瓯中,用少许水 调成稠膏,“茶已就膏,宜以造化成其形”,即用汤瓶将沸水倒入茶 瓯,但需倒得顺通,“汤不顺通”,则“茶不匀粹”;继而还谈到茶汤注 瓯,要“盏量合宜”。白居易《谢李六郎寄新蜀茶》诗中曰:“汤添勺水 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因此,唐时茶壶 (瓶)在民间虽并未广泛使用,但已为文人学士、地方官吏所好。所以,这件唐瓷壶的出土,对研究茶具和饮茶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茶具发展史上,它是我国最早的茶壶,堪称瑰宝。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德国绝杀荷兰
  • 本文:唐瓷茶壶-茶道茶具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j/zhishi/113100.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唐长沙窑釉下彩执壶
    下一篇:唐五瓣葵口秘色茶碗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