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茶具 > 紫砂知识

聊聊紫砂坯料颗粒

发布时间:2014-02-16 18:27:53

    紫砂之家讯:泥和砂的组合,才造就了紫砂泥和紫砂壶的今天。单独去讨论砂,我感觉无多少学术意义。但从壶友对紫砂了解的角度去考虑,我应该来说说“砂”的特征和对泥以及成品壶的影响。

有很多壶友了解紫砂壶,经常会放在手中把玩,得:细腻、光滑、粗糙、肌理感等感觉,做壶人和练泥人在练泥时就已经考虑这些了。

紫砂壶在制作的过程中,坯料颗粒大小根据品种而定,常用的是16目(目为直径单位,指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 100目,如有特殊要求,应该还可以增加其他目数的。坯料颗粒越细,则可塑性提高,壶的机械强度增加;坯料颗粒粗,则可塑性降低,在烧制过程中不容易变形,稳定性提高,收缩率减小。目前做壶的泥料常用的是40目和60目的,其他目数的泥,有人也会用来做壶,80、100目的泥料经常会被用来做泥绘,装饰壶用,16、24和32目的料,对工具的损伤大(有点像生活中的磨刀石),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走刀时,刀口一般不会划断砂粒,使得砂因外力的作用而从泥中脱落,我们称为“跳砂”。泥料的收缩大,砂的收缩小,在烧窑过程中,泥很容易把砂挤出来,也是跳砂的一种,在壶表刻字或画时,也会形成跳砂。这样几种情况,就造成了线条上有缺口,平面上有凹坑,也就是所谓的瑕疵。这种情况在壶口和壶盖的边缘经常会有的。

在烧成过程中,颗粒细,则收缩大,烧成温度降低,容易变形。烧成后壶表的金属光泽感强。而粗颗粒在烧成过程中,收缩小,烧成温度提高,不容易变形,成品率提高。目前,对于同一种泥料,我认为40目的泥料做壶,成品率最高,这也是我经常用40目的泥料的主要原因。

紫砂的颗粒对壶的整体视觉效果影响也比较大,在泥料中加入熟颗粒(泥料素烧至600--800°,再磨成粉末,筛选出的所需要的颗粒),变形程度就更小,收缩小,成品率提高,在壶表形成梨皮效果(以前我在练制朱泥的介绍中提到过),有一定的观赏性,肌理效果明显加强。如果泥料中加入生颗粒(没经过素烧的),则收缩大,烧成后表面光滑,颗粒隐在表面,容易形成莹润感,手感佳,玉质感强烈。

紫砂泥的颗粒品种很多,有原矿中本来就有的,有人为添加的,每一种颗粒对烧成后壶的颜色效果反映不同,各有特色。颗粒烧成前是一种颜色,烧成后是另外一种颜色,和不同的泥料结合,色泽又各不相同。我们一般是紫泥中加紫泥素烧的砂,段泥中加段泥砂,朱泥中加朱泥砂等等。

铺砂是一种特殊的制作工艺,是在已经制作成的壶坯表面镶嵌砂粒,如同绘画,形成所需要的画面,其所用的砂粒,是根据画面的要求而定的,例如紫泥上铺朱泥砂或段泥砂等,一般不怎么讲究砂和泥的兼容。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德国绝杀荷兰
  • 本文:聊聊紫砂坯料颗粒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ju/zishazhishi/55705.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谈谈泥料当中的“拼紫泥”
    下一篇:正确认识宜兴原矿紫砂泥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