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写茶的文章

四月清明好说茶

发布时间:2017-04-12 08:34:00

四月万物气清景明,春风十里荞麦青青,梨花风起,正是说茶好时节。郑培凯在《读书》上刊发《说茶五题》,从现代人最爱引用的《七碗茶》一诗说起,诗云:“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作作者被认为是卢仝。卢仝好饮茶,后人将其与“茶圣”陆羽并称。郑先生感慨,只要是跟茶有关的物件或地方,总是用各种字体,密密麻麻印着卢仝的诗句,好像卢仝是推广茶叶的代言人。

究其实,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郑先生戳破了这个幻影。他说,卢仝从来没写过《七碗茶》这样一首独立成章的诗,《七碗茶》的诗句是从他的长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摘录处理的。卢仝在长文中批评皇帝老子只顾喝新茶,不管苍生性命,怎么到了现代人的手里,就斩头去尾,断章取义,完全不顾诗人的原意了呢?

这就提醒我们,喝茶固然是雅致的妙事,但不可忘记采茶人的艰辛。最新一期《三联生活周刊》就发表了纪实文章——《我在江南体验茶厂女工的生活》。“连续一周,每天16个小时,我们一刻不停地干活,于是你不用为了一口鲜茶再等上整整一年”。作者贾百岳如是开篇。文章写道,做茶真是看天吃饭,没有天气、温度的配合,就没有收成;春天溜走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一环环紧接着推进,才能让鲜味停留。茶工一直工作到了深夜;今年,全国茶区升温慢,茶季比往年晚了一个礼拜,我们险些没有在预期时间完成发货。

这才是茶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丝毫没有采茶时的“银钗女儿相应歌,筐中采得谁最多”,制茶时的“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饮茶时的“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出人意料的“茶事”还很多。很多时候,我们会将茶和大山联系起来,即所谓“无量深山出好茶”。结果《三联生活周刊》却告知,大海四围的海南也有茶事。作者刘姝滢说,相对于山,海有一套独特的思维体系及味觉构架。提起海岛气候的茶,更多人想到的是台湾茶。其实,无论地貌或者茶源历史都与台湾及其相似的海南省,才是大隐于世未被发掘的好茶产地。文章回顾了海南的茶史:清雍正年间,五指山水满乡的水满茶就被当做贡品与沉香、黄花梨一起入贡以供皇室享用。普通海南人在这个期间,要么不喝茶,要么就喝一些平民阶层的粗茶,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清末;随后战乱频仍,茶已经淡出居民的生活,变得无足轻重。海南茶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了空窗期;建国后,海南茶都做成了出口所需的红碎茶及整叶红茶,在变数颇多的市场经济下,海南茶的市场急剧萎缩,相对外贸时期骇人的量产数值,海南茶似乎在漫长的历史中,头一次停下来思考如何做好自己。

在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云南普洱是如何做自己的呢?《乡土人文地理》照样回顾了普洱茶的茶史:唐宋时期,云南普洱茶则处于散收、无采造法的自由发展期;元明两朝,普洱茶的生产却因主要消费群为边疆少数民族和长距离运输(入西藏)的需要而得到更快的发展。随着普洱茶因入贡受到清朝廷宠爱而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为真正的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阶段;清末以来传统历史地理意义上的普洱茶退出历史舞台,原普洱茶区的茶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红茶、烘青、晒青、炒青等多样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普洱茶已成为茶中新贵,有着自己独到的起源、饮品、特点到其制作、营销、功效,还有茶的投量、冲泡法——这在“中国普洱茶博物馆”中得到集中的阐释。贵州也有好茶。可惜贵州大量的茶叶只是为外地的名茶做嫁衣裳。期待黔茶真正出山的一天。

  • 高品质 清承堂雨前龙井茶2019新茶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本文:四月清明好说茶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wen/17179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茶在手中是风景,茶在口中是人生
    下一篇:茶之恋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