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茶艺文化

天尖、贡尖、生尖茶的历史文化及发展

发布时间:2019-05-20 17:20:09

 

 

  清乾隆间(18世纪),晋、陕茶商在安化采购陕引后,就地加工为散茶成品,原分"芽尖、白毛尖、天尖、贡尖、乡尖、捆尖"几种。

 

  芽尖和白毛尖都是谷雨前后采制的细嫩芽叶,多白毫,状如雀舌,包装为一斤一篓,每60小篓装入一个套箱内,茶商作为馈赠贵官、亲友的高级礼品。陶澍诗中的"雨前香"、"谷雨尖"、"毛尖如鹤毛,挨尖类雀舌"就是指这两种茶;茶号门联也有"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先占一枝春"之句。

 

  天尖以下各茶,质量渐粗,都是商品茶

 

  其中贡尖又分头黄、二黄两种;生尖分为正号、副号两种。

 

  捆尖因叶片较宽,人工加以蒸、捆、烘焙成为条形,拣出黄叶。

 

  清末以后,主要只生产天尖、贡尖、生尖三种。1972年改名为"捆尖"一号、二号、三号。1983年仍恢复原名。

 

  道光元年(公元1820年)以前,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人称"滚包商"。受托行栈雇人下乡采办茶叶原料,踩捆成包,叫"澧河茶",随后又改为"百两茶";

 

  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而成花卷,每支净重1000两(16两老秤合37.27公斤),所以又称"千两茶";

 

  花卷制造时,操作繁杂,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物料消耗多,1958年,湖南省安化第二茶厂(今白沙溪茶厂)试用机械压制,改为长方形砖,规格为34.5X18.3X3.5cm立方,称为"花砖",仍维持花卷原有的品质风味,经征求销区意见后,正式投产。1962年经上级确定为每块2公斤。这是黑茶成品中的一大改革。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hecha_zu  为广大茶友分享更多茶资讯

 

 

  • 高品质 清承堂雨前龙井茶2019新茶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本文:天尖、贡尖、生尖茶的历史文化及发展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yi/24132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武媚娘那个朝代怎样喝茶?
    下一篇:好茶是泡出来的,好人是做出来的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