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茶艺文化

九华佛茶与金地藏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9-05-20 17:22:39

在中国唐代中叶,即金乔觉渡海来华前后,中国僧人与茶结缘是极普遍的现象。中国人,从饮茶到品茶差不多是在寺院完成的。有我国茶圣之称的陆羽,自幼长在寺院,好茶的竞陵龙盖寺智积师就带陆羽采茶、煮茶,学习禅学,研习佛经,后在湖州乌程杼山好善寺皎大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茶经》;中禅宗史上有名赵州和尚郝从谂,幼年出家,后参谒南泉普愿禅师,学到南宗禅的奇峭,凭借自己的悟性更加发展。大部分时间住河北音院,弘扬佛法,人称“赵州古佛”,其法语“吃茶去”名扬四海。“吃茶去”,实际上是则禅林法语。遇茶吃茶,遇饭吃饭,平常自然。这是参禅的第一步。饮茶与悟道有着可了悟而不可言传的性质,所谓“佛法们平常,莫作奇特想,若想悟道,当不假外力,全凭自家,忽地心花开发,便打通一片新天地。即达到物我两忘的终极境,这便是心灵的自由,自然之美便是禅意。”从赵州和尚“吃茶去”公案来看,争这位高僧禅茶已到了极高的境界,一时风靡中华。

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如果追索开去,还有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甘露禅师吴理真于四川蒙山亲自种茶:东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单道开在河北昭德寺饮茶防睡,念诵经文。这两位禅师对茶都有研究,许多名茶渊出其手。唐代大诗人李白不仅为荆州玉泉寺茶题诗,而且为荆州茶命名为“仙人掌”,,遂使其成名茶。列举上述事例,旨在说明,处在唐中叶来华的金乔觉,卓锡九华植茶、制茶、品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正因为金僧禅农兼修,使水稻、茶叶在九华山得以发展,不仅普通百姓受益,还受到了官府的表彰和支持。唐费冠卿《九华山化城寺记》中有这样的表述:“建中初,张公岩(时任池州太守)典是邦,仰师高风,施舍甚厚,因移旧额,奏置寺焉”。正是郡守支持,九华山佛茶得到发展,佛教得以光大。

金乔觉不仅禅农兼修,还奋力研读佛经、儒学,同诗人交往。后据学者考据,金僧并请江南诗人俞荡抄写禅林四部经,即《华严经》、《宝积经》、《涅槃经》和《槃若经》。可见金乔觉是同诗人有来往的。大诗人自居易一生写茶诗六十多首,.常出游寺院,与四川僧韬光一起出游,品茗吟诗,酬答唱和,结为诗友,又为茶友。正是诗人常出没寺院,“禅茶一味”变成禅、茶、诗一味,金地藏正是一位集禅宗大师、茶叶大师、诗人的圣僧。但由于禅宗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见佛”为宗旨,故信仰禅宗并身体力行的金僧,在地藏菩萨“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精神感召下,为民众造福,留痕迹。这是九华山所存金僧茶叶信史、诗文、佛学著作极少的原因。但金僧却留下了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二百里的满目青山、富有传奇色彩的九华佛茶,所有这些,是无字的金地藏全书。

从《送童子下山》诗和“金地茶、梗空如筱,金地藏携来种”这两则信史,足以说明九华佛茶与金地藏渊源之深。

  • 高品质 清承堂雨前龙井茶2019新茶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本文:九华佛茶与金地藏的渊源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yi/241470.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西湖龙井茶香天下,九曲红梅茶秀功夫
    下一篇:“粗茶淡饭”不是你想的那样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