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茶叶

乌饭麻糍

发布时间:2013-10-10 11:37:22

乌饭麻糍是南方传统时令小吃。旧称农历四月八日是牛的生日,传说天牛是在这一天下凡,于是人间有了耕牛为人代力辛劳的说法。此说尤为浙江台州人所重视。每逢四月初八,台州地区耕牛统统休息一天,家家户户以乌饭麻糍犒劳耕牛,表示对人类忠诚的伙伴的敬意;当然,这样的美食,除了给耕牛,人自然也不会放过。

乌饭麻糍 -乌饭麻糍的做法

做乌饭麻糍,要先到山上采一种俗称“山炒米脑”(又称“红茶”)的嫩叶,将糯米在“山

炒米脑”沥成的叶汁中浸泡一天,再炊熟用捣臼捣成乌饭麻糍即可。

那什么是“山炒米脑”呢? “山炒米脑”即指一种叫做“山炒米”的灌木嫩脑,这种树果实米粒大,成熟后赤色,形如炒米,因而得名。而在春末夏初,“山炒米”长出的新叶,色红又形如茶叶,因此又称“红茶”。

乌饭麻糍 -四月初八吃乌饭麻糍的原因

那为何要在四月初八吃乌饭麻糍呢?俗话说,“吃了乌饭糕,蚊子不会咬”,“山炒米脑”制成的乌饭麻糍食后能驱蚊蝇。而四月初八这天是牛生日,为感谢耕牛一年到头辛苦耕耘,人们给牛喂食山炒米脑等为原料做成的乌饭麻糍,目的在于既可给牛补养身体,又使牛不被蚊蝇叮咬。而既然做了乌饭麻糍,人们自然也要同时犒劳一下自己啦。

乌饭麻糍 -乌饭的历史渊源

乌饭即青精,乌米饭“乃仙家服食之法”

查阅一些资料,就会发现,所谓的“山炒米”,其实就是南烛,又名草木之王、染菽、青精草、牛筋草、黑饭草、乌饭草、乌饭树,它原属于杜鹃花科,现已隶属新独立出来的乌饭树科,原植物即乌饭树。南烛古名为染菽,因其枝叶具有染色的功能,果实如豆(菽即豆),故名。染菽音转即叫南烛。

南烛(青精)是一种在文化史上非常著名的植物。“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首诗的作者是人称“山中宰相”的南朝梁代药物学家陶弘景,在他所著的道家著作《登真隐诀》一书中就介绍了“青精饭”的做法:“以南烛草木煮汁渍米为之”, 唐代时,食乌饭风俗盛行,杜甫在《赠李白》诗中就有“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荤腥,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的句子。唐代陆龟蒙《四月十五道室书事寄袭美》诗云:“乌饭新炊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唐人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记载当时青精饭的制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莹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中称:“本草南烛,今墨饭草,即青精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南烛,吴楚山中甚多,叶似山矾,光滑而味酸涩,七月开小白花,结实如朴树子成簇,生青,九月熟,则紫色,内有细子,其味甘酸,小儿食之”。乌米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之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耳。”一些古书中,则将南天竹误为南烛,如宋《图经本草》、宋代沈括的著作等,今人经考证,认为南烛与南天竹是两种植物,南烛就是乌饭树,即青精树。

乌饭麻糍 -乌饭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乌饭树:抗衰老药物

现代医学证明,乌饭树具有益精气、强筋骨、明目、止泻等功能,具有相当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衰老药物。不过,乌饭树生长较慢,易被乔木树种覆盖直至死亡。据2009年5月20日《宜兴日报》报道,当地民间过度采摘,保护不力,导致乌饭树数量急剧下降。张渚镇岭下村村民、废弃矿山宕口承包者朱洪明,有关科研院所支持下进行了乌饭树的扦插和播种试验,获得成功。他所建的50亩的乌饭树母本园成为了江苏首个乌饭树规模繁殖基地。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德国绝杀荷兰
  • 本文:乌饭麻糍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inatea/11808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坦洋工夫茶
    下一篇:五桂山红茶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