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溪火青茶叶加工及采摘标准
发布时间:2015-09-10 17:46:49
茶叶的深加工的含意 茶叶的深加工是指用茶的鲜叶、成品茶叶为原料,或是用茶叶、茶厂的废次品、下脚料为原料,利用相应的加工技术和手段生产出含茶的制品。含茶制品可能是以茶为主体的,也可能是以其他物质为主体的。
以下文章由九茗茶网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
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三百年前已有盛名。后曾断产,1956年方恢复生产。火青的 干特别精湛,是目前其他炒青类
绿茶炒干技术无法相比的;火青制造技术之精华在于炭火 干。古有诗云:“摘来岭上白云赊,夜 风前处士家,三月报残春末头,东园谗说锻梅花”。
每年清明后3-5天开采。每隔1-2天采一批,共采10天左右。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身长为3厘米左右,匀净整齐。鲜叶经拣剔、杀青、揉捻、炒干、做形、筛选等工序制成,全过程需要20-22小时。该茶的关键工序,是炒干做形过程,全部以手工操作,在深锅内进行,炒时手心向上,五指拼拢,手掌伸直,由锅心至锅面翻炒,边炒边出风,至初具虾形,5-6成干时起锅,摊于软扁容器内晾1-2小时,后定型干燥。
火青采制工艺独特,茶树品种要求为当地的中型柳叶种,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初展,茶农俗称“一叶抱二叶靠”。鲜叶经捡剔和数小时摊凉后开始制作。传统制作工艺为手工操作,分为杀青、揉捻和长达20个小时的低温慢炒和二三次的并锅及干茶筛分数道工序,干茶出锅达10―20公斤 ,需鲜叶40公斤以上。该手工工艺制作的传统火青品质特征之一是“汤色杏黄”。分户生产农户一天采摘的鲜叶往往不足以一次炒干成形,半成品茶坏摊放两、三天待叶足干出锅,更使干茶色泽黄褐,茶汤暗黄,不符合目前消费者普遍要求的“清汤绿叶”标准。且制茶劳动强度极大,费工费时,浪费柴炭。为此,县茶业技术人员在茶农的积极要求和配合下,研究改革的火青制作工艺,在保持其原品质风格的前提下,提高干燥温度,缩短炒干时间,减少投叶数量,实行机械操作,基本克服了上述生产问题,并在两年之内全面推广运用。
涌溪火青风格独特,品质优异,外形腰圆,紧结重实,色泽墨绿,油润显毫;香气浓郁,鲜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爽耐泡;汤色黄绿,清澈明亮;叶底嫩黄,整齐成朵。干茶落杯叮当有声,沸水中泡茶粒慢慢舒展,在杯中宛如蓓蕾初放,逐渐变成朵朵初开的兰茶,枝枝竖立于水中,颇有观赏趣味,在众多的高档绿茶中独树一帜。
茶叶全部卷曲成螺旋圆珠,颗粒细嫩重实,色泽墨绿莹润,银毫密披。冲泡形似兰花舒展,汤色杏黄明亮,香气浓高鲜爽,并有特殊清香。可冲泡4-5次,以第2-3次最好。
火青茶因品质突出而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和关怀,小平同志1979年来泾县品尝了该茶后赞道:“涌溪火青有
黄山毛峰、
西湖龙井之好”。1982年,涌溪火青被商业部和中国茶学会联合评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97年,机制火青被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授予名茶质量证书,次年又获农业部举办的‘98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称号。
施密特下课张艺兴为小猪庆生母子被推入铁轨陕西一水坝溃坝德国绝杀荷兰
本文:涌溪火青茶叶加工及采摘标准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jishu/11547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茶叶高频烘干技术
下一篇:震雷春茶炒制工艺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