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钩沉

作家忆知青往事:挑100斤苞谷1天往返120里

发布时间:2013-09-22 10:45:09

核心提示:在现场,张地国还如数家珍地回忆起了当年的知青生活。“我挑着100多斤苞谷去交公粮,单面就是60多里路,我都是当天往返。走到粮站实在太累了,我把麻袋往地上一铺,扁担放地上一枕,一觉睡到下午4点过才醒,等回到公社天都黑了。”

本文摘自:《重庆晨报》2013 年9 月15 日14版,作者:裘晋奕,原题为:《重庆50后作家写知青生活 网上逾百万人次点击追捧》

昨天下午,来自綦江的作家张地国带着新作《魂归辽叶河》在解放碑重庆书城和读者见面。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张地国是一个50后,写的也是中老年人更有共鸣的知青岁月,但《魂归辽叶河》却意外被评为去年的天涯社区重庆版十大热贴之一,点击量逾百万。

49万字心里装了几十年

张地国今年59岁,他创作《魂归辽叶河》前后共花了5年时间,全书长达49万字。不过,昨天下午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张地国却说,其实小说里的人和事在自己心里已装了几十年了。“我16岁下乡,到梁平县的城东公社(后改名为辽叶乡),直到4年零5个月后才离开,可以说最青春年少的时光都留在了那里。”

张地国说,距离县城有30多公里路的城东公社当时不通公路,“父亲把我送到那里时,都觉得太艰苦而落泪了。”但正是这4年的磨炼,让张地国认识到了“山区的农民确实穷,但能吃苦能吃亏,有着心地善良的优良品质。”这不仅让张地国在后来的日子里获益良多,也成了他本次创作《魂归辽叶河》的主旨。

在现场,张地国还如数家珍地回忆起了当年的知青生活。“我挑着100多斤苞谷去交公粮,单面就是60多里路,我都是当天往返。走到粮站实在太累了,我把麻袋往地上一铺,扁担放地上一枕,一觉睡到下午4点过才醒,等回到公社天都黑了。”

网上连载点击率逾百万

在张地国看来,知青文学中不应只有伤痕。“当年艰苦生活的背后,农民的善良,坚韧不拔向前走的精神仍是主流。”张地国说,知青生活教会自己除了坚韧不拔地往前走,还有就是“受伤不自怜,受辱不自卑”。他说,书中勤恳实干的李勇和面对三次坐牢逆境,却丝毫不抱怨的男一号肖国庆,都融入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

《魂归辽叶河》写的是知青生活,去年作者张地国的一位朋友、也是作家的雪燃(原名张学成)看完书稿后,将其发到天涯社区重庆“巴山夜雨”版后,竟获得了网友们的大力追捧。目前,《魂归辽叶河》在天涯社区的点击量已经超过130万人次。“其实是全部写完、修改好后才放上网的。”张地国说,其实自己也是想看看网友们的意见。

最初将小说发到网上的雪燃则表示,将书稿发到网上后,自己也专门留意过网友的意见,“读者以中年人特别是当过知青的偏多,但也有80后在追看,尤其是小说后半部分主人公创业的故事很吸引他们。”

《魂归辽叶河》由燕山出版社正式出版。在昨天下午的现场签售中,张地国一共签了500本。张地国表示,签售收入将捐给梁平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德国绝杀荷兰
  • 本文:作家忆知青往事:挑100斤苞谷1天往返120里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lishi/18199.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河南郑州发掘出古墓群含商宋两代共11座墓葬
    下一篇:新中国党的几代领导人为何都重视“以史为鉴”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