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钩沉

西安博物院“十一”旗袍展凸现经典海派文化

发布时间:2013-10-07 21:16:24

张曼玉在电影《花样年华》中穿着的旗袍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  作者:阿琳娜  原题为:西安博物院“十一”旗袍展 凸现经典海派文化

中新网西安10月1日电(记者阿琳娜)由西安博物院与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衣袭华美——百年海派旗袍的前世今生”展,10月1日在西安博物院启幕。此次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遗风未尽的时尚、曲线初露的变革、海派花样旗袍、再创怀旧的符号,共展出新老旗袍46件、饰品22件。

旗袍脱胎于满族旗女之袍,曾是清王朝的象征之一。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了现代意义上旗袍的雏形。发展到30年代,旗袍在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西服特点,成为一种中西合璧的服装,从而使得旗袍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服饰之一,旗袍也因此有了京派、海派之分。海派旗袍的变迁过程是中西文化交融的过程,印证了都市时尚和风俗的演进,发展至今依然在世界服装界绽放着华美风姿,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之一。

据了解,这一时期旗袍上的图案多为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龙、凤、孔雀、福、寿、喜、吉祥等图案,结合西式裁剪特色的影响,使得旗袍风尚成为中国服装由传统向西化变异的典型,也使旗袍成为一种中西合璧的服装,其特征开始慢慢稳定下来,并逐渐影响各地,终于成为识别性很强的女装。旗袍的款式也几经变化,如领头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叉的高矮等,不仅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而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习,尽显女性体态和曲线之美,既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又无形中为女性解放树立了一种标记,成为时尚领域卓尔不群的一道风景。

西安博物院副院长孔正一表示,该展览通过从内容到形式的一系列展示,使观众能领略到旗袍这一象征着中国女性特有的贤淑、典雅、清丽与气质的载体的历史变迁,用历史变迁的脉络,讲述衣袭华美旗袍的前世今生。

在尊崇文化的当今社会,中国文化记忆正悄然回放,人们品味着传统文化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价值,一袭旗袍的装扮不仅是一种别致,还是品位和格调的标志。通过对旗袍所代表的服饰文化以及生活理念、审美观的管窥,让国人在怀旧中记住这一经典符号的含义。(完)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德国绝杀荷兰
  • 本文:西安博物院“十一”旗袍展凸现经典海派文化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lishi/3502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故宫因阴雨天气游客锐减各景区游客接待量不大
    下一篇:日本女作家山崎丰子去世代表作有《白色巨塔》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