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钩沉

当事人忆:1973年大学班里就我一个“地主子女”

发布时间:2013-10-10 08:51:30

核心提示:柴沟堡师范新一届学生6个班300名学生,又只有我一个“可教子女”。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3年8月19日第15版,作者:王子昆,原题:《“可教子女”助我两次升学》

1971年夏,我从河北怀安县度口堡中学初中毕业,当时要想上高中,必须根正苗红,即是贫下中农的子女才行,而我出身于地主家庭。

正当我对上学没抱多大希望时,上级补发了一个文件,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升学)既惟成分又不惟成分,重在表现”。根据我的平时表现:学习优秀、寒暑假经常参加劳动,我被定为“可教子女”保送上高中。高一新生两个班120名同学,只有我是“可教子女”。

1973年,我高中毕业,作为知识青年回到度口堡公社劳作。1976年年底,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保送开始,县教育局给度口堡公社拨了一个“可教子女”指标,公社书记冯佃灵知道我家庭成分不好,但考虑到我在生产队表现好,给大队培育出了优质的杂交玉米和高粱,为粮食增收做出了贡献,平时还积极参加大队文艺宣传队,就把这个指标给了我,我如愿以偿进入河北柴沟堡师范读书。柴沟堡师范新一届学生6个班300名学生,又只有我一个“可教子女”。

由于是“可教子女”而能够两次升学,是我的幸运;可是,“文革”中,“惟成分论”让一大批所谓“地富反坏右”的子女不能上学,是国家一大损失。(河北怀安王子昆58岁)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德国绝杀荷兰
  • 本文:当事人忆:1973年大学班里就我一个“地主子女”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lishi/36935.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用毛主席语录当手纸知青被打成反革命引血案
    下一篇:出兵朝鲜让毛泽东想了三天什么问题让他想了三年?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