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话《太行奶娘》座谈会参会嘉宾)
凤凰网历史2013年10月14日讯:继9月20日、21日大型左权花戏歌舞剧《太行奶娘》在国家大剧院展演结束后,10月13日,山西左权县在京组织了重阳节话《太行奶娘》座谈会。在京太行子弟代表、在京左权县老干部代表,剧目主创人员等参加了座谈。
大型左权花戏歌舞剧《太行奶娘》剧目于2011年策划,2012年初创作编排,同年10月在榆次文化艺术中心首演。剧目本着展现左权红色文化特色、传统小花戏艺术魅力,锻造具有国家级水准精品经典剧目的标准,邀请著名编剧杨启舫担任编剧,中国铁路文工团导演杨梅担任总编导,中国铁路文工团团长、国家一级作曲孟卫东作曲。全剧演职人员计100余人。《太行奶娘》剧目演出至今,先后参加了“美丽山西、文化惠民”山西优秀剧目展演、山西省群众性教育优秀剧目展演,并在太原、榆次、阳泉等地进行了巡演,累计演出达60余场,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后,引起广泛关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剧目表现出四大特色:一是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左权作为太行革命老区拥有的厚重红色文化资源以及作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所拥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权民歌、小花戏资源,使创作题材及艺术表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实现了地方民间传统艺术与时代结合的重大艺术创新与突破,开创了小花戏打造大剧目的先河,为丰富的民间艺术走上大舞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三是思想主题的鲜明性。通过“太行奶娘”形象塑造,讴歌军民鱼水深情,弘扬太行精神,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中国梦”正能量意义重大;四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时代性。在全党大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剧目所传达出的“人民父母”的主旋律,必将触动党员干部心灵,引发深刻思考,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的群众路线精神理念。首都一些知名文艺评论家认为该剧是近十年来文艺舞台仅见的“政治倾向好、思想感情好、艺术风格好、民族音乐好、乡土演员好”的五好佳作。特别是在京太行子弟,在演出结束后,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剧目的感想和意见,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为进一步将这一剧目打造好,帮助剧目走向全国,按照晋中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委宣传部,左权县委、县政府联合组织了这次重阳节话“太行奶娘”座谈会。
左权县原名辽县,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辽县这个太行山腹地的山区小县成为华北抗战的指挥中心,为抗日战争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当时,辽县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首府县”,是抗日根据在的实验县,是闻名的抗日模范县,是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一二九师等150多个党政军学商机关单位驻扎地。1942年5月在日军大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因掩护军民撤退不幸牺牲。为了纪念他,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
太行山是英雄的山,太行母亲是英雄的母亲。当年千军万马战太行,军民鱼水一家人,在老区左权县的村村寨寨住着的八路军,为了打倒小日本解放全中国,抛下刚刚出来的亲骨肉,寄养给当地老百姓,挥泪杀敌上战场。无数可亲可敬、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太行妇女,用汗水、乳汁甚止鲜血和生命哺育了这群孩子,呵护了他们的生命。70多年过去了,一代英雄的奶娘已相继作古,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个年代,更不能忘记她们对中国革命的特殊贡献。段存章、程靖宇合著的《太行奶娘》一书前言如是写到:“我们今天找寻这些故事,纪念那些淳朴的太行妈妈,其实是在追寻一种精神,追寻一种在和平年代我们难以体会到的情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谊呢?那就是我们和人民在艰苦岁月里结下的永远不能忘记的爹娘般的情谊!”
左权县高度重视“太行奶娘”资料的收集工作,200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史料。2010年,由左权在京老干部、2009年原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段存章,政府办副主任程靖宇编著出版了《太行奶娘》一书。此后,左权县决定以“太行奶娘”为题材,采用独具特色的左权民歌小花戏,创作一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歌剧目。
时长约1小时30分钟的花戏歌舞剧《太行奶娘》共分四幕。讲述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在烽火硝烟的太行山上,一对年轻的八路军夫妇张团长与向红将刚刚出生一个月的女儿杏花交给了当地的老乡巧梅和石娃一家奶养。八路军转移后,日寇在汉奸告密下进村扫荡搜杀八路军后代,奶娘巧梅与丈夫石娃为救杏花,施计用自己的女儿桃花从敌人手中换回了杏花,牺牲了桃花和儿子小圪蛋的宝贵生命。16年后,为报答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牺牲了丈夫的向红带领一支解放军医疗队重返太行山。然而,16年的辛酸历程,已让巧梅双目失明,恩人相见,母女重逢,意外的惊喜让全家人百感交集……
《太行奶娘》在剧本、唱词上传承了左权传统艺术形式“小花戏”及“开花调”等原汁原味的演唱特色;在舞台呈现上保留了“彩扇道具”及“三点步”、“蝴蝶扇” 等基本舞蹈动作;在音乐创作上采用大型的交响乐队与山西地方特色乐器晋胡、横笛、锣鼓镲、四块瓦的融合交互方式呈现,加上现代的舞美、灯光、道具的综合运用,使整个剧目场面恢宏,效果震撼,特色鲜明,感染力强。
说到这部大剧,导演杨梅告诉记者,来到这片英雄的土地,走访了很多革命纪念地,太行精神一直感染着我,我是带着感情色彩在做这部戏。
“一部好的剧目,必须有一个打动人心的剧本。《太行奶娘》除了是一部传统的红色革命题材剧外,还有很多的现实意义。这是一个体现人性真善美的题材,在这里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东西,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它与以往的作品不同,是这些深深地吸引了我。”著名剧作家杨启舫深有感悟的说。
原总政歌舞团团长、著名导演左青看完演出后激动地对大家说:“剧目选材很好,虽然是传统的红色题材,但有着很强的时代感,同时将左权民歌用现代交响化方式演绎,达到了感人的效果和很高的艺术水准,观看中屡屡被感人的情节、优美的旋律打动,很受教育。”
著名作家、中国文学会副会长宋小明说:“该剧有四个好的启示:一是题材的启示,既有太行山传统红色题材,又有左权自己的独特性;二是文艺立项的启示,有多大车拉多大活,既有太行精神又有非常好的民歌基础和演员基础就是抓在手里的金子;三是艺术创作加工的启示,剧目将零金碎玉的民歌用一条线很好的串起来了,既有真实的历史故事,又有感人的舞台呈现;四是在文化大发展中做好小文章的启示,地方感言听起来很土但可以在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审美,这台剧是小而精致的金疙瘩。”
本文:山西左权县在京举办重阳节话《太行奶娘》座谈会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lishi/3920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盘点:民国时黄埔军校全国的四大著名分校
下一篇:北大校长蔡元培为何吃素十二年后重新破戒吃肉?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