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钩沉

中国“申遗”第一人侯仁之去世被誉为“活北京”

发布时间:2013-10-23 19:55:23

核心提示:侯仁之被誉为“活北京”。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侯仁之院士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吴越,原题:《中国“申遗”第一人侯仁之去世 被誉为“活北京”》

昨天下午,102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在北京友谊医院去世。

“先生给我们最大的教益是告诉我们怎样从历史地理的角度观察一个城市,他开创了这方面最好的学术眼光和学术方法。”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唐晓峰教授昨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让唐晓峰难受的是,侯仁之未能在生前看到其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全套出齐的模样。“这是一个长达30年的研究计划,第一集出版于1987年,第二集出版于1995年,前不久第三集也完成了。我们本想在24日,也就是后天,将全三册整套带到医院给先生看……现在已成为最大的遗憾。”

侯仁之被誉为“活北京”。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北京城市发展中,他大声疾呼:首要问题是水源的开发。他珍爱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根源”,一次又一次去什刹海、汇通祠、钟楼、鼓楼、后门桥一带,对这一地区的改造深切关注。

他还是鲜为人知的中国“申遗”第一人。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他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1987年起,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夫人张玮瑛眼里的侯仁之当得起“勤奋坚毅”四字。他无比珍惜“文革”后重新开始的学术生涯,每天清晨三四点便起床工作。70多岁时,他攀上了一生的写作高峰,10年间发表文章百篇之多;80多岁时,他还在利用暑假带学生到内蒙古等地进行野外考察。90多岁后,不能像以往一样投入工作,使他失却了生活的重心,使他伤感。但一直到100岁,侯仁之还思维清晰、精神不错,时常坐着轮椅在未名湖畔“散步”;在沙漠治理、环境变化、旧城改造这几个自己认准的研究方向上,他从未停止过探索。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德国绝杀荷兰
  • 本文:中国“申遗”第一人侯仁之去世被誉为“活北京”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lishi/44213.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老舍曾为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润色添“京”味
    下一篇:国史学术年会召开专家阐述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