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钩沉

1964年时什么书在中国的销量超过《毛泽东选集》

发布时间:2013-10-29 21:29:40

核心提示:到1964年的4月,平均每40个识字的中国人就有一册“为什么”,有几个单册的销售量甚至超过了《毛泽东选集》。

凤凰卫视10月25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十万个为什么》的初稿是在1959年“大跃进万岁”的口号声中撰写的,它的内容和教科书相似,并不科普,出版社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想法落了空,只能把出版计划放慢下来,年轻编辑洪祖年业余时间担任两所小学的课外辅导员,他突发奇想,向孩子们征集题目,有了好问题才有好答案,编辑室印制一万份问卷散发,回收后孩子提的问题比如有的小孩为什么会长白发?路边大树的下半截为什么要刷成白色,冰棍为什么会冒白烟,这些大人熟视无睹的问题只有孩子的眼睛才能发现,有了第一次组稿的教训,编辑们认为应该不拘一格起用作者,编辑曹燕芳想到她接触的科普作者,北大化学系大二的学生叶永烈。

叶永烈自幼爱好文学,从小就是苏联《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伊林的忠实读者,他写的几篇“为什么”样稿令编辑非常满意,曹燕芳索性把“化学”分册的大部分题目都交给了叶永烈,天文气象、生理卫生等分册也慕名而来,947个“为什么”叶永烈写了326个,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一个“为什么”的稿费在当时是5元,那么在当时呢1600多元绝对是一笔巨款,叶永烈由此也从一个普通大学生一跃而成为科普作家。

第二年22岁的他去女友家提亲,提的礼物就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凭着少年才气,很快成功的迎娶了心上人。

《十万个为什么》一上市就引发了抢购热潮,这本为少年儿童写的书也吸引了老中青几代的传看,到1964年的4月,平均每40个识字的中国人就有一册“为什么”,有几个单册的销售量甚至超过了《毛泽东选集》,之后多次更新版本,第二版根据读者来信进行了全面修订,交由李四光、竺可桢、苏步青等科学大家审稿,第三版俗称“文革版”,添加了毛主席语录等政治因素,虽然不如以往的内容精彩,但却是那个年代难得的精神食粮,编辑曹燕芳回忆,好几位大学生说自己是靠着这套书才在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如今,第六版创作团队吸收了“科学松鼠会”的80后的作者,他们认为要尽可能地讲述一个问题的研究进展和来龙去脉,一题不限一答,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分析和辨别,引起他们的思考,新版本的编辑和作者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小读者和家长们也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十万个为什么》在21世纪仍然能够吸引中国的少年读者,成为他们科学的启蒙书籍。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德国绝杀荷兰
  • 本文:1964年时什么书在中国的销量超过《毛泽东选集》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lishi/4564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罕见武汉版《论持久战》现身周恩来曾寄给白崇禧
    下一篇:傅雷夫妇纪念碑落成《傅雷家书》手稿将展出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