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还把一些专家派去较长时间地参加农业劳动,把几千名大学毕业生下放到农村,甚至抽调了几十名科技人员去西藏参加平定叛乱。
凤凰卫视10月29日《腾飞中国》,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一天,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附近,外宾车队缓缓驶过,上千名群众夹道欢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恰巧此时,中央科学领导小组组长,聂荣臻副总理坐车经过,他一眼看见导弹研究院的科学家任新民、梁思礼、孙家栋等人,也在群众当中举着小纸旗摇晃,不禁有些吃惊。秘书告诉他由于导弹研究院在国宾馆的附近,许多迎宾任务便落在数百名科技人员的身上。
之后,聂荣臻组织对科技战线的调研,首先就从导弹研究院开始。调查发现,在过去的数年中,专家被分派的事情有,让专家干粗活,把他们当中技生、技术员使用。还把一些专家派去较长时间地参加农业劳动,把几千名大学毕业生下放到农村,甚至抽调了几十名科技人员去西藏参加平定叛乱。一度举全国之力保证的两弹科研尚有如此遭遇,足见当时科学家的状态了。曾经的六分之五工作日用于科研的规定,已经被历次运动所否决,知识分子被正式戴上了“资产阶级”的帽子,被推入全面的改造。以科学院北京研究所为例,仅1960年一年,先后开展了十五项运动,各位“运动员”们下场后,还要拿出四个月进行劳动锻炼,再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编名目繁多的计划搞器材,科研已经陷入了停顿。
为纠正大跃进的恶果,在1960年底,调研之风从上至下兴起聂荣臻的调研正逢其时。很快,国务院通知继续贯彻六分之五,即每周40小时工作日,用于业务工作的规定。不过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仍然感慨,政治运动是必需的,劳动锻炼也是必需的,政治学习也是必需的,但是又要保证“六分支五”是有些困难。于是,党组写了《科学十四条》,获得中央批准试行,邓小平称其为“科学工作的宪法”,使科研时间有了一定程度的保证。
正是由于在这一时期,大庆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相继建成,“两弹”爆破,结晶牛胰岛素合成也在1965年告成。然而《科学十四条》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夭折的命运,从1962年开始,“阶级斗争”又被搬上了讲台,到今天,上世纪的政治挂帅已经终结,科研时间不再是最大的问题。可是,今日学术腐败、科学家身兼多职、挂名论文等等现象还是广泛地存在,中国的科研体制改革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本文:大跃进中导弹研究院几千大学生被下放农村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lishi/45843.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缅怀周恩来新书发布珍藏精品展披露珍贵史料
下一篇:逃港知青忆:不明白为何就我们整天斗来斗去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