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钩沉

困难时期大寨没饿死人:大跃进不搞敞开肚皮吃饭大寨公共食堂

发布时间:2014-01-22 14:54:28

核心提示:大寨也办起了公共食堂,难能可贵的是,自幼捱饿长大的陈永贵,容易不了人们浪费一粒粮食。

 

凤凰卫视1月2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陈永贵大胆地提出了《十年造地规划》,在他的带领之下,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大寨人终于完成了这个计划,尤其是三战狼窝掌,它成了大寨创业史上最动人心魄的故事,大寨人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了穷山恶水,改造了虎头山的七沟八梁一面坡,把荒沟变成了良田,使得全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地在提高。

解说:大寨人除了把坡地修成水平梯田,还通过不断深耕土地,连年不断地大量施用秸秆沤制的农家肥,使耕地的结构变得柔软,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这种地一脚踩进去,像踩在棉絮上一样,国家农业部将其总结为“海绵田”,并在北方普遍推广,这种田保水性能好,肥力高,抗旱能力强,因此是稳产高产田。

宋连生:原来那个坡地都把它搞成梯田,梯田它就平了,平了以后它就有可能保水保埫,然后就大量施用农家肥,改造土壤,使那个叫海绵田,就是人一踩进去以后就好像踩到海绵的一样,这样再下雨的话,它就能够保持水分,能够保持肥力,所以后来大寨的粮食亩产高,和这个有关系。

解说:为了提高产量,大寨人坚持搞试验,先试几分,再考几亩,先试一种,再试几种,几年功夫,他们就试验出了一个新套套,叫做“四不专种”和“三不空”。

陈大斌:什么叫“四不专种”,就是我们大田里只种玉米、谷子这些大农作物,你像吃的瓜菜,还有时候需要一点棉花,需要一点麻类,还需要一点油料这一类的东西,还有大豆,但这几个东西都不许专种,不要弄一块地一块地种这个,这样影响产量,它把这个地,大田集中种主要作物,这个东西办呢?他接着又来一句话,叫“三不空”,就是地边不空,地垄不空,还有地墙面不空,凡是可以种的地方都给它种上,到底是豆什么的,你到昔阳看,它那个大田作物长得很好,田边上通通满满的,绿油油的,都是豆、麻、油料这些东西长得,它这一套办法等于节约了土地,这样的话生产就发展起来了。

解说:由于搞了“四不专种”和“三不空”,到60年代,大寨村的玉米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占地面积的65%左右,大寨人种田有不少创造,“三浅”变“三深”,就有大寨人创造的成分。

陈大斌:你好比它叫“三深法”,叫做深耕,一定要耕到一尺一下,再一定要把土壤松软,不能够不耕,第二个叫深刨,就是锄地的时候,拿镢头刨,第三个叫深种,它的种比一般的地方,一般的地方好比两寸深,它这个种半尺深埋下种子去,适合昔阳干旱山区的特点,底下的水是保的比较好,这样的话它就是旱一点,种子照样发芽,根能够扎下去扎得深,所以这个“三深法”很厉害。

解说:玉米“三深”种植法是大寨人粮食高产的主要技术经验,这一套成功的经验,是大寨人总结本地经验和学习外地经验并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德国绝杀荷兰
  • 本文:困难时期大寨没饿死人:大跃进不搞敞开肚皮吃饭大寨公共食堂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lishi/50801.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反右运动中中科院为何没有划一个右派?
    下一篇:延安时期董必武常穿打补丁衣服曾因六角钱做检讨董必武1941年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