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史钩沉

泾川出土千余宋代舍利呈白色结晶状晶莹剔透舍利白色结晶状

发布时间:2014-02-11 12:39:13

核心提示:截至2013年12月,泾川佛教遗址共发掘500平方米,清理出散落的舍利约1777粒,呈白色结晶状,晶莹剔透。

大云寺出土的来自印度的14颗佛祖骨舍利及其它物品。摄影赵志锋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兰州日报》2014年2月8日,作者:安君吉平,原题为《泾川出土千余宋代舍利》。

2月7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所获悉,截至2013年12月,泾川佛教遗址共发掘500平方米,出土佛教造像260余件(组)、清理出散落的舍利约1777粒。此次发掘中,宋代龙兴寺陶棺及舍利的发现反映了宋代舍利埋葬的新特点。

泾川佛教遗址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共池村,2012年12月在修整道路时,在现大云寺博物馆东侧发现一处佛教造像窖藏坑。本次发掘清理窖藏坑两个、砖函1个、灰坑20个、井8处、沟1条、墓葬1座、台基1座,出土佛教造像260余件(组)、陶棺1具、铭文砖1块、部分砖瓦建筑构件、陶器、铜器、瓷器等。其中,墓内出土镇墓砖一块,有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确纪年。

据省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考古所共清理出散落的舍利约1777粒,舍利大小如米粒,呈白色结晶状,晶莹剔透。另在佛骨下还清理出两个长方形玻璃瓶。此次宋代龙兴寺陶棺及舍利的发现是继大云寺地宫舍利、宝宁寺舍利出土后泾川地区第三次出土舍利,其瘗埋方式与北周宝宁寺、唐大云寺不同,反映了宋代舍利埋葬的新特点。

据了解,本次出土的佛教造像从质地分有石、陶、泥等。类型上又可划分为造像碑、造像塔(龛)、背屏式造像、单体圆雕造像等,其中单体圆雕造像数量较多。造像表面进行贴金或施彩妆奁。造像年代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等时期,延续时代较长。

作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重要驿站,泾州地区留下了众多的佛教遗迹,保存到现在的有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罗汉洞石窟等。泾川第一次出土十四粒佛舍利,是随石函、铜匣、银椁、金棺、琉璃瓶“五重套函”出土,反映出最早将中国传统的棺椁葬制引入了佛教,并因此被写到了《中国大百科全书》里面,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斗城先生指出泾川佛教文化在甘肃的地位仅次于敦煌。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德国绝杀荷兰
  • 本文:泾川出土千余宋代舍利呈白色结晶状晶莹剔透舍利白色结晶状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lishi/53682.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毛新宇述父母婚姻:毛泽东评“少华是个好孩子”1975年四人帮
    下一篇:邓颖超擅长颜体楷书作品曾被师范学校校刊刊登师范学校颜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