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日,年已八旬的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谢燕章在家中向记者表示,“5岁时,我在谢家亲戚中避难,夏衍、欧阳山在谢家祠救了我和哥哥的命。”
夏衍 资料图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曾卫康,原题为:《八旬老人忆76年前旧事:作家夏衍轰炸中救小兄妹》
八旬老人谢燕章回忆76年前两作家在谢家祠救了她和哥哥
“突然,天空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接着传来哒哒的子弹扫射声,哥哥的一个好朋友中弹,倒在鱼塘中。这时,两位叔叔伸出大手,将我们兄妹俩抱了起来,扑倒在桑基鱼塘基围的底部。”
省港大罢工、沙基惨案、国民革命军北伐、广州起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在欧阳山、夏衍的文学作品里不同程度地得以艺术再现,现实生活中两位文学大师还曾救过一对兄妹免遭日军飞机俯冲射击。
“夏衍、欧阳山在谢家祠救了我的命!”近日,年已八旬的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谢燕章在家中向记者表示,“5岁时,我在谢家亲戚中避难,夏衍、欧阳山在谢家祠救了我和哥哥的命。”
谢燕章说,“我们家原来住在番禺,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亲戚的劝说下,我们来到荔湾区芳村中市的谢家祠附近,在叔叔家暂住。”
1938年,日军对广州实施轰炸。一天下午,谢燕章和哥哥在谢家祠门口的鱼塘玩耍。
“突然,天空传来轰隆隆的声音,接着传来哒哒的子弹扫射声,我哥哥的一个好朋友中弹,倒在鱼塘中,我和哥哥顿时吓呆了”,虽然事情已过去多年,谢燕章近日回想起来,眼中仍露出恐惧的神色。
“这时,两位叔叔伸出大手,将我们兄妹俩抱了起来,扑倒在桑基鱼塘基围的底部”,谢燕章说,当日下午,她在报社当记者的父亲谢汝诚回家,“我们告诉他这件事情,才知道两位叔叔是夏衍和欧阳山。”
谢燕章说,夏衍和欧阳山当时在广州办报纸,认识她的父亲谢汝诚,当时两名作家可能是刚好来谢家祠找她的父亲。当天晚上,父亲带着谢燕章兄妹俩登门致谢,“我和哥哥给两位叔叔三鞠躬,感谢他们的救命之恩。”
谢家祠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芳村中市,是明末清初修建的祠堂,总建筑面积880平方米。谢家祠坐北朝南,布局是三开三进两天井。
谢姓当年是原芳村的一个大族,共有三间规模较大的祠堂,合称“谢家祠”,又称“谢至爱堂”,前两间大门朝北,称北便祠;后一间大门朝南,称南便祠。
本文:八旬老人忆76年前旧事:作家夏衍轰炸中救小兄妹谢家祠夏衍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lishi/5372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饭店”最早为便于诸侯纳贡而开饭店纳贡
下一篇:1935年长江黄河特大水灾梅兰芳连演6天善款全捐梅兰芳长江黄河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