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坝小学校长方坤友曾多次为学生们的午餐问题犯愁,但苦于资金、物质的匮乏,更多时候只能“有心无力”。方坤友说,他曾对没有吃中饭的学生做过统计,全校169名学生中,有104个学生是没有午餐吃的,“上学需要花费40分钟,中午只休息两个小时,如果孩子在路上耗费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就不能正常用餐了,这样的孩子也基本不会回去用餐。”
幸福显得如此遥远,其实对这里的孩子们来说出奇的简单,只是一顿热气腾腾的午饭。
那么,要解决孩子的午餐问题,究竟需要多大的支出呢?为此,方坤友曾做了一个预算,如果按照一个米饭一个鸡蛋一个素菜汤一个荤菜的标准计算,预计每个孩子每天将花费2.3元,169个学生,按照每月22天计算,一年的开支预计5万元。
“免费午餐计划”发起方代表和校长、老师仔细核对免费午餐的成本控制和执行流程。米多少钱一斤,油多少钱一斤,鸡蛋多少钱一个,一顿饭需要多少煤等问题都被提上议程,来自北京的律师张益华律师做了现场见证,双方签订协议。
贵州省纳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苗族、彝族、穿青族集聚的山区腹地,土地贫瘠,耕种乏收,经济落后。当地民族众多,大部分当地人不懂汉语,与外界接触少,缺乏谋生技能,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家庭贫困和恶劣的地理条件所造成的就学困难是导致当地儿童失学的2个主要原因。
羊场乡位于纳雍县西北部,距县城85公里,东经104度56分,北纬26度57分,东连姑开乡,西南、西北与赫章毗邻,北与毕节县阴底乡对河相望,总面积116.75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133个村民组,114个自然村。羊场乡地处高山、丘陵、河谷地带,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最高海拔癞疙宝大山2476米,最低野布盖1195米左右,平均海拔1550米以上。
羊场乡西南山区里场坝曾底坝村组有2所小学,其中公办小学场坝小学,在2010年秋季已经由义工发起了“贵州纳雍场坝小学免费午餐项目”,接受了一学期的免费午餐资助,275名学生享受到免费午餐,学生、家长、学校老师以及资助人对午餐项目均反馈良好。
本项目捐助的中坝小学离场坝小学有三公里山路,由村民自发建造,教室非常简陋,各个年级的学生混合上课,缺乏足够的教育拨款和支持。
学校名称:贵州省纳雍县羊场乡中坝小学,属于村民自建的民办村级小学。
学校覆盖范围:教育管辖范围方圆5公里左右的3个建制村民组,均属于山区村庄。
学校教学状况:当地公办小学路途遥远,孩子们需要步行几公里山路才能到达,很多孩子因此无法及时入学。2007年,当地村民自发建起简易学校,共有4间灰砖房,其中三间为教室,用于各年级混合上课,一间为办公室,兼做库房和简易教师宿舍。学校共有7个班级,包含学前班、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截止2011年3月1日,春季报名就读学生人数为184人,其中学前班12人,一年级35人,二年级28人,三年级32人,四年级35人,五年级18人,六年级24人。随着新增学生报名,人数可能略有变化。
师资构成:现有民办教师3名,计划再招聘1名,共4名,工资由学校担负。每个民办教师工资每学期3000元,即月工资600元,不包食宿。民办教师收入过低,不到公办教师收入的四分之一,艰难维持教学。
学校地理位置:位于纳雍县西北山区,附近山峰海拔最高2063米。各村民组散落在山沟里,55%以上的学生家距离学校4-5公里,需要步行约40分钟左右。
学生午餐情况:当地学生家庭普遍贫困,孩子们大多营养不良。由于学校没有条件提供食宿,孩子们在家吃完早饭去上学时,只能带一两个煮熟的土豆当作午餐,有的甚至连土豆也带不起。中午,他们只能啃冷土豆或是就饿着肚子,直到下午放学后再走40分钟山路才能回家吃晚饭,有的孩子因此而辍学。
1、 捐助对象、午餐费用标准及募捐金额 捐助对象:贵州省纳雍县羊场乡中坝小学184名学生(最终学生人数待2011年春季开学后可能有变化),以及教学点的4名民办老师。
午餐费用标准:每人每餐2.3元,每周五加餐2.5元的猪肉。
学期就餐天数:100天(根据当地学校教学安排,实际上课天数可能出现变化)
募捐金额:每人每学期费用为280元,2011年春季学期需募捐金额共计280*188=52640元。
2、午餐供应标准及供应方式 供应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和食品安全,确定普通午餐每份为米饭4两、煮鸡蛋1个、芸豆酸菜汤1碗。每周五除普通午餐另有2两猪肉加餐,为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提供更多营养。
供应方式:参考2010年秋季在场坝小学的午餐实施经验,由村民自办食堂供应午餐。食堂责任人负责保障所供应食物的安全,接受相关卫生检查,按照订餐协议及时足量提供食物给学生,并接受各方监督。
3、募捐款的管理、使用以及监督和公示 募捐款管理方式:募捐款将由资助人直接汇到指定账户,账户开户人为纳雍本地第三方监督人周老师(详细说明见下文),协助记账和公示账目明细,并负责及时按照募捐小组核实后的通知转款给承接订餐的食堂负责人。
结算方式:为便于统筹与监督,采取按月向食堂订餐,就餐后按月付款的方式。每月底,项目组核实就餐情况后,发送付款通知给第三方监督人,第三方监督义工转账支付给食堂负责人。
核算方法:项目组每月底按照实际就餐天数和人次结算餐费金额。本学期结余资助款留作下学期餐费继续使用。
就餐统计:学校负责统计就餐天数,每日的就餐状况和人数,同时项目组指派义工电话抽查学生家长,反馈结果将公布在指定的公益网站。
质量检查:项目组指派义工不定期抽查食堂情况,同时电话抽查学生家长询问午餐质量。
其他保障措施:制作《场坝小学免费午餐学生卡》,记录学生用餐须知事项和相关信息,便于学生、老师及学生家长对供应午餐食堂进行监督。同时发送给资助人,作为一对一认捐的依据。
项目发起与筹备
贵州省纳雍县羊场乡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很多家庭生活较为艰苦。2010年4月,我们在对当地的场坝小学及就读孩子家庭进行走访的过程中,了解由于学校没有食堂,加之山路难行,往返时间长,大部分在校读书的孩子都吃不到午餐。这不仅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与发育,也影响孩子们的就读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基于上述的实地调研,在与学校及村民沟通落实后,我们认为具备在当地开办食堂为孩子提供就读期间午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协商,该食堂由当地村民承办,午餐所需的费用由项目组通过网络募捐的方式进行募集并按月支付给食堂承办方,学校则协助进行日常的协调与监督。
为此,我们于2010年8月初发起成立了场坝小学午餐募捐小组,小组由多名从事助学公益活动的义工组成。项目组与当地承办食堂的村民李医生签定了食堂订餐协议,同时邀请一名当地老师做为本项目的第三方监督人,负责监管项目资助款帐户,并按照项目组公布的核算结果支付每月餐费。
资助款募集
本项目采用一对一捐助的方式,即每一份的资助款均对应一个实际在学校就读的孩子,每一位资助人可以捐助一份或多份资助款,以对应资助一个或多个孩子。捐助完成后,项目组已将对应孩子的资料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资助人。
综合项目各方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将午餐标准定为每人每餐2元,按每个孩子一学期正常到校就读110天计算,每个孩子一学期的午餐费用220元,即每份资助款的金额。
按2010年秋季学期学校实际到校就读275人计算,此学期应募集资助款220元*275人=60,500元。经项目组义工以及的组织宣传,在众多资助人的大力支持下,截至2010年11月16日,项目第一期实际收到资助款73笔,共计62,607.10元,超出了计划募捐金额。
学期内就读与就餐人数
包括学前班及一年级至六年级在内,本学期场坝小学开学报名共262人,随后增加入学新生13人,实际在校就读275人。其中,有3名学生在本学期内因病中途辍学,至学期末实际就读人数减为272人。
食堂自在2010年9月13日起正式向场坝小学的孩子们提供午餐。第一周,仅面向离校较远的221名学生供应午餐。自9月20日起,开始向全校所有学生统一供应午餐。
根据学校统计和义工实地与电话抽查,截至2011年1月7日学校考试放假为止,2010年秋季学期内,共向场坝小学就读学生提供为期77天的午餐(节假日不提供),累计19,494人次。
午餐品种
按各方约定的每人每餐2元标准,食堂在项目启动时向孩子提供的午餐种类包括:馒头2个(或者米饭4两),煮鸡蛋1个,芸豆酸菜汤(或者稀饭)1碗。
在食堂实际运营后,根据义工实地抽查及电话抽查所反馈的学生建议,经与食堂承办方协商,自2010年10月4日起,将上述午餐品种调整为:4两米饭、1个煮鸡蛋、1碗酸菜芸豆汤。
同时,为了改善营养与口味,在12月27日至1月7日期间,5次向学生提供猪肉加餐,每次在原有饭菜品种的基础上增加二两猪肉。
食堂运行状况
经承办人及食堂师傅的努力,食堂的运营状况较为良好,双方签定协议中的内容基本得到了有效落实。多次的实地抽查结果显示,食堂在每天正常向学生供应午餐的同时,基本卫生保障较为有效,没有出现卫生安全事故。但在食堂炊具消毒清洗、协助学生清洗碗具等方面,还有待于采取进一步措施,以便在下个学期改进。按照协议要求,食堂的卫生许可证及食堂师傅的健康证也需在下一学期补办。
同时,新增要求食堂保留采购食品原料的单据和用料记录,配合义工对采购来源的过程进行更有效抽查与监督。
对于本学期的项目运行状况,场坝小学校方认为项目达到了帮助学生改善营养、提高当地学生就学积极性的目的。部分学生的身体发育成长状况有明显改善,孩子们不仅长高长胖,也更加活泼好学了。
在学生用餐卫生、餐具消毒清洗、杜绝浪费、打饭秩序等方面,学校认为还有待于进一步宣传与引导。同时,在每月就餐人数统计反馈的及时性、老师的监督保障配合方面,学校的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午餐品种单一
目前的午餐品种构成主要从吃饱和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所以在口味上难免失于单调,而且长期单一品种食谱无法保障学生成长所需的营养均衡,其中明显缺乏肉类。
建议改进方法:由于当地卫生状态一般,为了保证午餐供应的安全,暂时保持这种简单米饭鸡蛋主食加上当地习惯吃的酸菜汤为午餐食谱不变。在保证当地可以及时采购并提供更多营养食物的条件下,建议从2011年春季的午餐食谱安排上,每周安排一次猪肉加餐,每餐每个学生2两猪肉,增加学生的营养,每次加餐费用约2.5元,每个学生一个学期加餐约需增加55元。2010秋季已尝试提供了五顿猪肉加餐,学生及家长都反映很好。另义工实地抽查食堂加餐的操作后反馈认为可以做好长期加餐,基本无食品安全风险。
与资助人沟通不足
募捐完成后,项目义工在项目书指定的网站定期公布了午餐项目的进度、实地抽查及电话核实的记录、每月学生用餐餐费审核说明,在资助人QQ群做了少量的通告,但没有进行更多的沟通,未满足部分资助人要求联络资助学生的想法。
建议改进方法:下期通知汇款时,询问每位资助人是否要求与学生联络,并记录要求联络的资助人联系方式,提供给学校老师并转告受助学生。也可以把有电话的学生信息提供给资助人,协助其联络学校或受助学生。
另外,2011年春季拟组织一次实地探访场坝小学的活动,将提前收集资助人意向和建议。
项目组在财务统计、管理能力、服务意识方面有待提高
午餐项目设计阶段为了保持捐款管理透明,特邀请资助人来担任募捐的财务统计。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缺乏经验,相关表格设计不完整,加上记录不及时,造成部分资助人与到账捐助款之间无法进行一一对应。
义工小组在后期讨论中发现较多工作不足,由于沟通不足,出现了第三方监督人未经允许私自取款的操作,同时还有组织义工对资助人的服务意识也待提高。
建议改善方法:设计完整的财务记录表格,由有财务经验的义工来进行记录,并做好每月的财务公示和报告。调整义工小组的岗位分工,由具有管理经验的义工负责整体组织,并补充签订第三方监督代管募捐款协议。
新学期开学后的午餐供应与新一期的捐款
由于2010年秋季学期有结余资助款21,382.08元,因此将安排食堂从新学期开学之日起即供应午餐。
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将与食堂承办方协商修订订餐协议中的付款方式,修改为“每月餐费经月底由义工小组根据实地抽查及电话反馈情况审核后再通知付款给食堂负责人,如有学生及家长反应吃不饱或其他问题,相应扣罚餐费”的条款。
同时,要求食堂承办方加强对炊具餐具的消毒措施,并要求在提供猪肉加餐时,必须采购当天的新鲜猪肉,同时禁止向学生提供不熟或冷的肉食。要求食堂尽快办理卫生许可证及食堂师傅的健康证。
对于场坝小学校方,要求其向学生宣传教育相关消毒卫生常识,引导孩子们注重节约每颗粮食,按自己的食量打饭,保持良好的打饭秩序。要求学校及时反馈每月的学生就餐人数统计报表。同时,在安排每周猪肉加餐后,要求学校老师配合监督保障就餐安全。
为2011年春季午餐顺利延续,项目组要提前确定新的午餐食谱、价格及账户余额使用方式、每位资助人继续资助的午餐款金额,并在春季开学后的最短时间内,统计出该学期在校学生及新增学生,通知原有资助人汇款,同时发布募捐新入校学生的午餐餐费善款。
每周加餐猪肉计划的落实
在2010年秋季学期末,我们已经尝试向孩子们提供了猪肉加餐(先煮熟再炒)。经由本地义工进行了实地抽查了解,猪肉加餐效果不错,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同时,食堂的能力可以满足煮炒猪肉的要求,基本没有就餐风险。
因此计划从2011年春季的午餐食谱安排上,每周安排一次猪肉加餐,每餐每个学生2两猪肉,以增加学生的营养。免费午餐食谱品种调整为:四两米饭、一个煮鸡蛋、一碗酸菜芸豆汤、二两猪肉(只有每周五的加餐)。
新学期午餐餐费标准的调整
根据前述对原料涨价情况的调查核实,经测算,确定新学期午餐餐费标准上调为2.3元。每周一次的二两猪肉加餐费用为2.5元。按照正常的学校放假安排,每学期在校天数为110天,餐费标准每个学生为2.3*110+2.5*22=308元。下学期汇款通知将在新学期开学后发出。
组织2011年春季实地访问场坝学生的活动
项目组拟于2011年4-5月份组织资助人及去纳雍场坝小学进行实地走访,将提前约2个月的时间通知相关人员,以做好行程计划和安排,保证活动安全顺利开展。
将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学校列入资助计划
在纳雍地区,贫困学生数量众多,很多学校条件很差。其中,场坝附近的中坝教学点长期由几名民办教师艰难维持办学。为此,项目组请当地义工实地走访了部分学生家庭,了解到在这个学校就学的孩子生活困难,缺乏营养午餐。经与场坝食堂承办方协商,可以考虑在中坝教学点开办午餐食堂,向此学校的贫困学生们供应午餐。项目计划正在拟定中,项目模式将与场坝午餐项目保持一致,期待大家的爱心参与。
本文:贵州山区午餐计划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mgtea/2013-08-27/5509.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