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产茶历史悠久,社会人文资源极为丰厚,是茶文化深厚的沃土,又是茶文化背景和绚丽的铺垫,云南是茶树的发祥地,又是茶树栽培利用的初祖,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在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运销与消费的社会实践中,与生活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又绚丽多彩的茶文化和茶文化资源。
大理古城,脉延千年,秀美的景观素有“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的美誉,昔年的茶马古道亦是经此蜿蜒进入川藏,岁月悠悠中,见证过历代茶事的兴衰,品味过马帮旅人的乡愁,同时,亦相与积聚起深厚的制茶文化。
紧茶(砖片形),外形紧结端正,厚薄均匀,色泽乌润,带银毫;内质汤色橙红,香气纯正,滋味醇浓,经久耐煮,叶底呈竹叶青或带褐色。
沱茶的产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1368—1644)谢肇制的《滇略》一书中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普茶指普洱茶,说明当时已有将散茶蒸后,加工揉制,压缩体积,便于携带的压制茶了。沱茶名称的由来,沱是由团转化而来,有说由于过去运销四川沱江一带,故而得名。不论说法如何,但可以推定,沱茶是云南茶中相当古老的制品,早就畅销省内外。
现代形状的云南沱茶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由思茅地区景谷县所谓“姑娘茶”(又叫私房茶)演变而成现代沱茶的形状。清代末叶,云南茶叶集散市场逐渐转移到交通方便、工商业发达的下关。下关永昌祥、复春和等茶商改团茶制成碗状形沱茶,经昆明运往四川省重庆、叙府(今宜宾)、成都等地销售,故又称叙府茶。
1967年改为长方形砖茶后停止生产。后因十世班禅的重视,下关茶厂于1986年恢复生产心脏型紧茶至今,规格为250克。使用原料较为粗老,三至八级铺面、九十级为里茶。市场亦称之女儿茶、香菇头、蘑菇头、牛心沱。生茶、渥堆熟茶二种都有生产。
当时,从普洱购买的紧茶销往以达赖喇嘛为中心的拉萨地区的“前藏”,从永北州(今永胜)购买的紧茶销往以班禅喇嘛为中心的日喀则“后藏”地区。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藏族饮用“羹酪”(指酥油茶),即用茶水掺酥油作为食品,有助消化、健胃、去脂解腻、散热解渴的作用。明史《杂甘传》记载:“其皆肉食,倚茶为命”。
1、常饮沱茶,对年龄40-50岁的人,有明显减肥体重效果。
2、70%以上病例证明,沱茶显著地降低了人体三酸甘油酯的含量,有一些在一个月中,日喝三盏沱茶的人,他们的血脂含量下降了22%。
3、有一半病例,体内胆固醇含量有所下降。对人体降低血尿酸的含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1) 干看 沱茶
真品云南沱茶——外形端正、呈碗形,内窝深而圆;外表满布白色茸毫;一般规格都是外径8厘米,高4.5厘米;其条色青翠油润;紧结床紧结;含水量9%左右。
假品云南沱茶——外形不规则、扭歪,内窝浅而小;外表无茸毫;规格不定,大小不一;色泽枯暗,有黄片;紧结床松膨;含水量明显高于真品,一般能达到10%~12%。
(2) 湿看
真品云南沱茶——汤色黄而明亮,香气纯正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叶底肥壮鲜嫩。
假品云南沱茶——汤色混浊不清,香气寡淡,甚至有郁闷、杂异气味,滋味杂而平淡,酸涩,叶底粗老瘦硬。
(3) 包装纸
真品云南沱茶——包装纸上彩印鲜亮,图文清晰。
假品云南沱茶——包装纸用自制木刻版加上颜料印刷而成,图文暗旧,套色不正,且色彩易脱落。
沱茶选壶
壶的选用最好是续温力强的、稍大(比喝乌龙时大约两三倍),会比较好些。原因是在第一、二冲之后的冲泡,应尽量在泡与泡之间进行,所以茶壶续温力不佳容易使温度造成很大差异。所以茶壶选择壁厚、壶盖口比例不要太大的。另外一提的,茶壶的出水最好流畅一点,有时置茶量太多,沸水冲入壶中需要马上倒出,所以出水不够快的壶会影响执壶者的操控能力。
壶的表现
前项中既然谈到了壶,就顺便说说壶的好处。泡潽洱茶一般使用壶、盖杯或茶娘(或瓷壶)三种,只有壶不是瓷器。香气细嫩、韵味柔韧、涩度不高、酸度不高、苦味不重者,建议使用瓷器(例如嫩沱、或称为云尖之类的),但是因为续温力问题,所以与壶冲泡出来的口感有差异。一般的老潽洱,如果用壶泡,通常会减少一些让人不愉悦的感觉,例如涩、苦、火气、单宁、酸…等等。如果一支常泡的新壶,大约半年就可以养成了。养成的壶冲泡起来会比较好喝。当然,四、五年以上的潽洱壶(部分物质会减少)与盖杯(茶叶的东西全部跑出来)的差异更大。
壶内留汤的特效
一般来说,第一泡水倒干,第二泡壶中的水留一些,大约十分之一(这是在第二泡将香味冲出来的状况,如果第三泡才能将香味冲出来,就在第三泡才开始在壶中留一点水,不要倒干)。如果真的够老的潽洱,不需开盖,严格说应该是不能开盖;会有些许涩味、酸味等的潽洱,在第二泡倒出并在壶中留点水之后,开盖大约半分钟到一分钟再把盖子盖上;比较重的涩味、苦味、酸味等的潽洱,开盖,壶口没有蒸汽时,用手指压壶身,若温度不会太烫手指可以摸五秒以上,再将壶盖盖上。壶中留点水,主要让冲泡出的东西溶解在水中;温度要控制,因为这是主要的冲泡。停壶时间就是冲泡(浸泡、浸茶)的时间,所以,这段时间要控制好(如果将温度设定的比较高就需要战战兢兢),茶汤才会显现出该有的风味。所以,除非置茶量太多、温度太高,否则不应立即冲下一泡。
沱茶适时出汤
以第二泡冲出香味为例,第三泡冲沸水,随便就好,除非一定需要很高的温度。浸泡时间,可以用白瓷汤匙身进壶中看看汤色,颜色差不多就可以倒出,一般在倒出时就可以看出颜色,颜色不够时,再等一会儿,不过倒出时,壶要稍微摇一摇(浓度可能不均匀)。之后的状况大约与第三泡相同。
[1]茶文化基地网http://www.tea258.com
[2]云南茶文化:http://www.dnzf.com/tea/htm/yngc.htm
本文:云南沱茶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mgtea/37286.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