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茶业新闻

那些去过太空的茶,现在怎样了?

发布时间:2021-06-23 13:23:18

6月17日,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按照计划,航天员们将在太空驻留3个月之久。想到航天员们在太空的生活,头脑中不禁浮现这样一幅画面:

航天员取出太空茶,放进特殊容器并通过加热器加热,插上吸管,一边惬意地饮茶,一边俯瞰着蓝色星球……

这幅画面并不是凭空想象。早在2016年11月,天宫二号上,我国航天员就首次在太空泡茶。那次泡饮的主要是太空红茶和太空绿茶,由专家团队历时近三年研制,经过百余次的反复配方与实验,最终确定了科学配方,形成每袋仅重3克、溶解度高的太空茶。

  

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展示太空生活

进入太空的,除了供航天员品饮的茶,还有优良茶种。

2003年,神州五号升空,机舱内除了航天员,还有一批进行实验的农作物种子。其中,就有50克来自浙江淳安的茶树良种——鸠坑种。

2007年,神州七号上搭载的50多种植物种子中,也有云南大叶茶种子。

2011年,6个武夷岩茶品种(肉桂、金毛猴、铁罗汉、奇丹、雀舌和矮脚乌龙)搭乘神州八号返回式卫星进行航天育种。

2012年,神舟九号上,普洱茶籽同样遨游太空后,顺利回到了家乡。

2013年,神舟十号上天,搭载了严格筛选出来的武夷茶优质品种,被命名为“航天大红袍1号”和“航天正山小种1号”。

……

茶籽的太空之旅,这大概仅仅只是部分。人们为什么要千方百计促成茶籽的这段旅程?

其实,种子上天的历史比人更早。早在1987年,我国便首次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种子在太空遨游,神奇的宇宙会赋予种子意想不到的变化。在太空辐射、电磁、微重力等我们未知的太空环境影响下,种子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从太空回来的种子,人们要经过精心选育,最后找出更高产、抗病能力更强、更早熟优质的品种。

人们显然对茶籽的航天育种抱有极大期望。就在2003年鸠坑种进入太空时,媒体报道,航天育种取得成功后,淳安每年的茶叶总产值至少净增1亿元。

这种预估也不是没有道理。据测算,人类每向航天领域投入一元钱,便可获得7至12元钱回报。而且,航天育种已经在花卉、水果等诸多方面见到成效,花期更长,水果皮薄肉甜都已经证实。

那么,那些曾经去过太空的茶,现在怎样了?

  

鸠坑种茶园

根据能查到的有限信息,2003年上天的鸠坑种,已在青岛光伏试种成功,太空鸠坑种喜湿耐荫,在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优质的环境下,生长周期由3年多缩短到2年多,并达到了更优的生长效果。

2007年上天的云南大叶种,在湖南新化蒙洱茶叶基地培育成功,湖南农业大学与蒙洱茶业基地经过三年时间培育而成,2009年采摘茶叶3.5公斤。

据了解,航天品种培育出来后,必须经过进一步的试验和鉴定,最后还必须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进行大规模推广。

  

北京国际茶业展上的中国太空茶

大众想喝到航天育种的茶,也许还尚需时日。但航天员在太空喝的茶,现已走向大众。2020年北京国际茶业展上,太空茶亮相,包括天宫茶系列(笑傲天宫黑茶等)、航天茶系列、太空茶系列;以及历时多年研发并应用于神舟十号和神舟十一号太空飞行任务的中国太空第一茶“太空畅饮-去腻茶”、应用于神舟十一号太空飞行任务并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泡茶”的“航天小微茶-太空红茶、太空绿茶”、太空代餐“营养藻茶、藻麦茶”和空间站任务航天黑茶片等,太空的味道走进千家万户。

浩瀚的太空,茶籽的奇妙之旅后,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仰望星空,喝一杯遨游过太空的奇妙之茶。

来源:今日头条,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 《书画里的中国》 收官沈鹏题字 陈
  • “东坡迷” 邵兵加盟《书画里的中
  • 《书画里的中国》王刚陈都灵“父女
  • 一杯云端的茶助力乡村振兴
  • 三度花开西洽会 川酒集团再聚焦
  • 本文:那些去过太空的茶,现在怎样了?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news/284073.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探访“中国茶都”——安溪
    下一篇: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宜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nfood365 搜索关注食品行业今日热点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