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茶花人家

诗人书法家陈廷佑老班章村采风

发布时间:2019-07-10 14:58:46

  著名诗人、书法家陈廷佑先生,由兵心艺术团团长、军旅编导蒲万锐陪同,应邀到西双版纳勐海县的老班章村采风,受到该村哈尼族茶农热情欢迎。两天内,参观有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的满山古茶树林,走入农户家庭,了解该村哈尼族村民迁徙史、茶业发展史,以及伊娘支系家族在老班章村的繁衍进程,品尝闻名遐迩的老班章春茶,令诗人兴致勃勃,当即创作了诗词作品,留下了书法墨宝。

  

  老班章的古茶树林

  老班章村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是一个哈尼族山寨,有138户,536口人,70000多亩山地。这里的布朗山海拔1800多米,山上的数万棵古茶树,被普洱茶界奉以“茶王”美誉。由于原生态植被保存完好,土壤有机质丰富,日照足、云雾浓、湿度大,特别适合古茶树的生长,以“老班章”为标识的普洱茶,近年来日益被茶界推崇,其价格一路攀升,使大山深处原本十分贫困的村民,幸运地享受到先辈们遗留下的巨大财富。

  

  陈廷佑与科图促膝交谈

  该村82号的男主人科图,是村中参军入伍走出大山的第一人,也是把儿子送去参军的第一对“父子兵”。也曾有过军旅生涯的陈廷佑来到科图家,立即被全家人纯朴浓厚的民族情谊深深打动。科图把客人迎入宽大明亮的客厅,款待自家最好的春茶。他还拿出从不轻易示人的自家族谱,详尽介绍自己是哈尼族爱伲人的伊娘家族,来到西双版纳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他的先辈由大勐龙迁徙至此,现已是第五代。科图家族的繁衍生息迁徙传承,成为此次采风的焦点,堪称老班章村人文传承的活化石。

  

  陈廷佑向哈尼族老乡了解当地历史

  科图深情回忆自己当年参军,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立下三等功。那是他平生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见到汉族同胞,第一次接触到汉字。1981年,科图退伍回村,也带回了外面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他家成立了商贸公司,直接与外面的茶商洽谈生意,还是靠世代相传的祖业——采制古树茶,全家走上小康。

  

  陈廷佑与哈尼话、傣族朋友合影

  当晚,科图按照哈尼人传统习俗,在家中款待客人。全家几十口人,全都穿上民族盛装,家里的火塘煮上竹筒,筒内是自家土鸡和当地的“冬瓜猪”。席间不断有人高唱古老的民族歌谣,以及歌颂毛主席、共产党的红色歌曲。陈廷佑先生也在主人的热情感召下,唱起自己喜欢的京剧唱段,使气氛推向高潮。爱伲人勤劳勇敢、热情似火、能歌善舞,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反映了新时代爱伲族人与时俱进的崭新面貌,少数民族的特色风情,和中华文化的丰富包容,在这里和谐共鸣。

  

  为老班章茶题诗

  陈廷佑先生一直是书写自作诗词的书法名家。他根据采风内容,连夜创作了诗词《老班章茶》、《老班章家宴》二首:

  版纳好风光,千年茶叶香。瑶枝多勐海,极品老班章。味傲丰神秀,山骄古树王。此来尝一泡,胜过状元郎。

  

  把诗词书法作品题赠哈尼族乡亲

  作客班章宴在家,进门先饮仆吹茶。一壶风采收泉雨,两叶星芒抱月牙。当日火塘烧竹筒,头天木圈宰冬瓜。情歌曼妙军歌响,不够嗨翻不足夸。

  

  老班章茶诗稿

  临行前陈廷佑又安排时间,专门为科图挥毫泼墨,写下“人间至味”四个大字,以及两幅诗词书法作品。由于老班章地处深山,对诗词、书法艺术接触较少,有人说这可能是第一次有人为老班章写格律诗词,当然也是第一次有人写老班章诗词的书法。因此,陈廷佑特意叮嘱陪同人员,一定要在外面装裱好之后,再赠送哈尼乡亲。

  • 高品质 清承堂雨前龙井茶2019新茶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本文:诗人书法家陈廷佑老班章村采风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renjia/24738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张哲:古茶树生态与商业的平衡者
    下一篇:苦聪人郎梦的“古树茶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