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茶花人家

晨读|寻踪陆廷灿,续陆羽《茶经》之第二人

发布时间:2019-07-16 13:40:54


嘉定南翔是茶仙陆廷灿的故里。陆廷灿,字扶照,一字幔亭,生卒年不详。年轻时,陆廷灿“尝于家乡之槎溪之上卜筑读书,种植名花异草。而尤喜艺菊,遍觅其种,罗植阶砌,真可谓继渊明高躅而不逐时趋势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胡长春:《陆廷灿“续茶经述评”》)

清康熙五十六至六十一年(1717-1722),陆廷灿任崇安(今武夷山市)知县,县内有武夷山茶区。勤于政事之余,陆廷灿常临乡村,遍访农事,“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问诸书,于武夷之处,每多见闻。因思采集为《续茶经》之举。”

几年以后,逢升迁易位,陆廷灿以“多病”请辞,回故乡南翔,静心研读茶书,“翻阅旧稿”,历时十余载编写《续茶经》。

《续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继陆羽《茶经》之后的最重要著作,作于雍正乙卯年(1735年)。洋洋七万字,依陆羽《茶经》分十目: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自唐至清,诚如陆廷灿所言,茶的产地和采制烹饮方法及其用具,已与《茶经》所说大不相同。时隔一千多年,陆廷灿旁征博引撰写《续茶经》,意义非常。《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一一订定补辑,颇切实用”。

《续茶经》丰富和补充了《茶经》中的许多内容,仅“八、茶之出”一章,陆羽只对唐代15个道中5个道的产茶地进行记述,对其他10个道的茶产地,只是一笔带过。而《续茶经》则摘引了近百部茶著、茶文,“茶之出”覆盖到全国15个省份。

 

在武夷山,说到茶,茶人言必称陆廷灿。“桑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醒睡功资宵判牍,精神雅助画论文。春雷催茁仙岩笋,雀尖龙团取次分。”陆廷灿为武夷茶写下的诗句至今仍广为流传。


2008年我曾写文《茶仙原是嘉定人》,那时,这位武夷山家喻户晓的“茶仙”,在他的家乡几乎被忘却。1949年之后的嘉定地方志、南翔镇志几乎都没提及。八年后,南翔举办“陆廷灿茶学思想暨《续茶经》研讨会”。从遗忘到重视,这位写《续茶经》《艺菊志》《南村随笔》的南翔先贤重被瞩目。这种对历史人物价值取向的转变,体现了南翔对文化史志研究的可喜进步。

 

陆廷灿《续茶经》现在是我案头常读常新的工具书。这些年,我写不少茶文,结集《吃茶笔记》出版,不得不说我在《续茶经》中获益匪浅。

我在全国踏勘茶山,《续茶经》更是我行脚的地图。比如四川蒙顶,比如宜兴阳羡,比如休宁松萝,比如六安霍山,比如洞庭碧螺……我多有涉足。在陆廷灿当过县令的武夷山,我更是每年都去。桐木关、星村、挂墩、慧苑坑、牛栏坑、马头岩、水帘洞、九龙窠、鬼洞、吴三地、溪源……都留有我的足迹。我在那里寻茶访友,“每以茶事下询”,与茶农同宿大通铺,共同体验做茶的艰辛与欢乐。

沿着《续茶经》中提及的方向,行走茶山,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这些经历又一一化诸于我笔端文字。正在筹划出版的《寻茶笔记》是我继《吃茶笔记》之后的又一茶著,也是寻踪陆廷灿的真实记录。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陆廷灿《续茶经》中说到的许多茶山,我有许多仍未去过。每读《续茶经》,我似乎听到茶山的呼唤,更听到的是乡贤陆廷灿的嘱托。

 
  • 高品质 清承堂雨前龙井茶2019新茶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本文:晨读|寻踪陆廷灿,续陆羽《茶经》之第二人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renjia/247896.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鲁迅先生收藏却不舍得喝的茶膏,究竟是何方妖孽?
    下一篇:一个人说完了所有的茶事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