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喝茶,北平(亦是今天的北京)尤甚。
喝茶,这在文人雅士是闲情逸致的消遣,可对于一般世俗之人来说则是酬酢。有些人已经养成了每天必须喝茶的习惯,他们虽非资产阶级,但却“有闲”,所以每天总要花上几个铜子去茶馆消磨半天的时光,目的是在那里侃侃大山,听听街坊四邻的花边新闻。一旦没啥兴趣,或者新闻乏味时,他们便转向说评书的书茶馆,在那里他可以不用脑力的去听故事,许多人的《三国演义》、《东周列国》、《水浒传》之类,都是从那里听来的。
那些有闲阶级,早晨起床,常常地,几乎可以说每天必须得进茶馆,见面的寒暄也是“喝茶啦?”北平谚语有“早茶晚酒饭后烟”可以为证,所以北平的茶馆兴旺。那年代,咖啡店虽说遍及九城,但价格昂贵,只有一般摩登青年男女,或是阔老阔少才会去光顾,而普通一般市民,还只有到他们自己的聚会场所--茶馆里去闲聊天。
北平的茶馆,大体分这么几类:一类是茶饭馆,也就是既卖茶,又卖饭。本来饭馆都预备茶,以备客人饭前之用,就好像瓜子点心之类的零食一样,为的是等候吃饭,并不专卖茶;茶饭馆则不同,您可以专喝茶不吃饭,这是茶饭馆与一般饭馆不同的地方。第二类是清茶馆,不卖酒饭,专卖茶;还有第三类,即书茶馆。有人在茶馆里说评书,去的人专为听说书,卖茶成了附属的。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的茶类已经很全了。有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还有白茶、黑茶、黄茶、紧压形的沱茶、保健茶等等。不过,最多的还是前面四种,即绿茶、红茶、花茶和乌龙茶。而且有条件的茶馆,还专为饮不同的茶而设立了不同风格的房间,增加情趣。
茶馆里的对联也是一道风景。
比如在饮绿茶的雅间里,就不难看到如下对联:上联是“欲把西湖比西子”,下联是“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是北宋大文豪苏轼两首诗里的两句,上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是源自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这下联的“从来佳茗似佳人”,其源处是一首叫《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的诗。苏东坡在这首诗中表述了他对茶的钟爱,认为茶是“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诗里,将佳茗和佳人联在一起,把茶喻作仙山灵草。绿茶屋里品西湖龙井,挂上这幅对联,再合适不过了。
都说北平人喝茶讲究,但到底讲不讲究还是因人因地因条件而定的。对于普通贫苦的百姓来说,喝茶是为了解渴,他们喝不起高档的茶叶,也没有那时间。工夫茶,一般百姓一是喝不起,二是他们还要干活,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但对于有钱阶层、文人雅士,他们则不然。
有道是,缓品龙井、细啜乌龙。这便是他们品出的心得之一。
所谓饮茶,有喝茶和品茶之分。喝茶嘛,主要是为了解渴,满足人体生理的需要,所以重在数量,往往是急饮快咽。而品茶则不同,品茶,重在意境,把饮茶看作是一种艺术的欣赏,精神的享受。概括起来,分四个步骤,即:观茶、闻香、浸泡和尝味。也就是通过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使饮者在美妙的色、香、味、形中感情得到陶冶,所以古代的名人墨客,常常把茶比作美酒、比作香花、比作灵药,所谓“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还有什么“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嗽”这类的咏叹。乌龙工夫茶,更是如此,其所配的精巧的茶具,不是为解渴,而是专为品啜预备的,所以说,饮乌龙茶不叫喝茶,而叫“啜茶”。足见当时人们在饮茶方式上颇为讲究。
老北平人爱喝茶,现今的北京人也同样喜欢品茶。但因环境、心情、对象、景物乃至天气的不同,人们的体会和情趣自然会迥然不同。只要您肯静下心来,像饮乌龙茶一样,仔细品啜,一定会别有一番情味和心得的。您信不?
(作者系国家话剧院一级编剧)
本文:茶都旧话:喝茶文人雅士闲情逸致的消遣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shiliao/162559.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乌龙茶“糊里糊涂”香气来
下一篇:白鸡冠茶的由来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