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声中外的 “大红袍”,是武夷山名茶中的珍品,有关 它的来历,民间有几种不同的传说。
说不清什么朝代哪个年间,武夷山闹了一场大旱灾,连 着三百六十天没落过一点雨星星,天干干,地旱旱一山上的草木枯黄了;田里的庄稼旱死了 ;岩上的流泉干竭了。
那山里的百鸟渴得直喘气,村里的百姓也饿得直发愁; 旱死了庄稼,收不到稻谷,靠什么来度日呢?
百姓们只好越岭爬坡地去剥树皮、撅草根来充饥。可 是,没多久,树皮、草根也吃完了,饿得人难受呀,只好挖 观音土来填塞肚子了。这观音土,那难吃的滋味就别说了, 咽进肚里又填实实、鼓涨涨的,不消化哩I于是,人们的肚 子便一天天地涨起来了……
再说,山北慧婉村里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婆婆,这是个 百里难挑一的好人哪!她没儿没女没老伴,一个人孤苦零丁 地过活,还常帮乡邻乡亲缝缝补补,洗洗浆浆,大家见她人 勤心好,都亲热地叫她“勤婆婆”。
这天,勤婆婆打老远老远的山上,好不容易采来了一把绿 绿黄黄的树叶。她又饥又渴,便熬了碗树叶汤,刚想喝下,忽然 门外传来了一阵“哎哟,哎哟”的呻吟声,勤婆婆连忙放下汤碗,出门一看,见门口石墩上坐着一个柱着龙头拐杖的白 发老头,正有气无力地喘着粗气一一他干渴得嘴角唇边都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勤婆婆急忙把老头扶进了屋里,端起那碗 热气腾腾的树叶汤,送到老人面前说:“大旱年头,没什么 好吃的,这碗树叶汤,你乘热喝下吧! ”
老头感激地接过汤碗,咕噜咕噜几口就喝下了树叶汤, 顿时红光满面,精神抖擞。他笑呵呵地举起手中的龙头拐 杖,对勤婆婆说:“好心的妇人呀,感谢你救了我,老汉没 什么报答,就把这龙头 杖送给你吧! ”老头说着,就把拐 杖递给了勤婆婆。
勤婆婆看那拐杖,黄溜溜亮闪闪的,龙嘴里还含着一颗 明晃晃的夜明珠呢!真是个无价宝呀!勤婆婆是个实心人, 她想:喝碗树叶汤,怎么能让人家还礼呢?
勤婆婆刚想把拐杖还给老头,老头象看穿她心思似的, 又说.“好心的妇人呀,你在那地上挖个坑,把拐杖插上, 再浇碗清水就行啦!它会给你带来幸福的。”
老头手一指,勤婆婆顿时觉得有一股清风扑面吹来,她 回过头一看,啊!白发老头不在了,只见一个身穿大红锦袍 的道人驾着一股清风远去了丨直到这时,她才知道自己遇上 神仙0罗!
勤婆婆依照老道人的叮嘱,在院子当中挖了个坑,插上 龙头拐杖,又浇上碗清水。第二天清晨,她起来一看,立刻 被一种奇异的景象惊呆了:只见黄溜溜的拐杖已长成一棵绿 葱葱的大茶树,满树勃发出一簇簇嫩芽芽。晨风一吹,缕缕 清香飘荡,引来了村里的百鸟,引来了溪边的彩蝶和山上的 蜜蜂,也引来了村里村外的男女老少。院子里熙熙攘攘,可 热闹呢!
勤婆婆热心招呼大家,把那团团簇簇、亮亮绿绿的茶叶 采下来。说奇也真奇,大家一边采,茶叶一边长,怎么也采 不完嘞!
勤婆婆高兴极了,连忙烧滚水,熬了一大锅浓浓的茶叶 场,分给乡亲们喝,大家喝下茶叶沥,直觉得清香沁脾,荡 气回肠;肚疼的不疼了,鼓涨的涨消了。人们笑呵呵的,乐 得勤婆婆也跟着后生们围着茶树跳起舞来……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这株神奇茶 树的传说,就飞到了京城,传到皇帝的耳里。这皇上可是个 狠 贪心的人呐!在他眼里,什么人间的瑶草琼花,奇珍异 宝,都只能姓“皇”;更何况这株盖世无双的神茶呢!
皇上很快就派来了大臣兵丁,连挖带抢地把勤婆婆的茶 树移进了皇宫,恭恭敬敬地种在后花园里。
皇上得到了神茶,不禁喜笑颜开,请来了朝廷的文武百 官,举行了隆重的品茶盛会。一曲笙歌荡起,宫女翩翩起 舞。皇上在乐曲中绕着香气诱人的茶树,左看右瞧,右瞧左 看,笑得合不拢嘴。忽然,鼓乐大作,呼声四起,皇上要亲 自采茶啦!他刚伸出那双苍白枯瘦、指甲尖尖的手来,那茶 树却象有意作弄他似的,“忽啦啦”地向上长高了一大节^ 皇上翘起脚跟,伸出手臂还是采不到,只好叫人搬来龙 虎凳。皇上刚登上凳子,茶树又“忽啦啦”地向上长 了几 丈,气得皇上吹着胡子,瞪大眼睛,忙叫文武百官抬来一架 长梯。
皇上颤抖抖地爬上竹梯,茶树向上长高一节,皇上又爬 上一层,茶树又长高一节^就这样,皇上爬呀爬呀,茶树 长呀长呀,一直长人高空,插入了云天。
皇上摘不到神茶,怒发冲冠,只好下令砍掉茶树。谁知 巨斧落下,寒光一闪,顶天茶树哗啦倾倒,压塌了皇宫,砸 死了皇上,惊得文武官员纷纷抱头逃窜……
这时,天空忽地飘下一朵红灿灿的云彩,悠悠荡荡地降 落在茶树究上;茶树顿时长出粗壮的茶杆,绽出了油绿的漱 叶。红云飘呀飘呀,又围着茶树飘了三圈,茶树竟连根带须 地卷着红云飞出了京城,越过高山,跨过溪流,向勤婆婆居 住的武夷山飞去。
再讲,自那日皇上派兵抢走茶树以后,勤婆婆伤心极 了,她日里哭,夜里想,想来哭去地直发愁;渐渐地想白了 头发,哭红了眼睛,愁病了身子。这天,勤婆婆躺在床上, 忽然听见喜鹊在窗口 “喳喳喳”地叫唤,她拄着拐杖起来一 看:“哟!在一朵红云下,成群成群的鸟雀和蜂蝶拥着一株 青翠的茶树,在瓦蓝瓦蓝的天空里翩翩飞舞……
茶树!茶树!这不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神茶吗?勤婆婆一 高兴,病也好了,愁也没了,眼也明了,扔掉拐杖就跑了过 去。
哪晓得茶树在勤婆婆院子里打了个圈,又恋恋不舍地飞 走了;它掠过慧婉岩,飘过流香涧,飞进了九龙窠……
等勤婆婆和乡亲们赶来一看,九龙窠半天腰上那朵飘浮 着的红云彩已落到了大茶树上。勤婆婆忙叫后生哥搀扶着她 爬上岩壁仔细一瞧:哟,这哪是红云呀!那是仙人穿的大 红锦袍呢!她掀开锦袍,只见原来青翠的茶树已变得闪闪烁 烁,满树红艳艳的了。
从此,人们也就把这株茶树叫做“大红袍” 了。后来, 这茶树又发兜,长成了三棵。那白发仙人为什么要让茶树扎 根在九龙窠的半天腰呢?原来,传说半天腰是个“宝地”。 那岩壁上有终年不断的清泉涓涓滴下,那就是龙头拐杖嘴里的夜明珠渗出来的“仙水”呢1人们又说,那无路可攀的绝 壁,只有勇敢勤劳的人才能上去,才能摘下神茶,获得幸福 和欢乐!
传说古时,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 在路上,被下山化缘的天心庙老方丈看见,忙叫两个和尚把 他抬回庙中。
老方丈见秀才脸色苍白,体瘦腹胀,便从一个精致的小 锡罐里抓出一撮茶叶,放在碗里用滚水泡开,送到秀才跟前 说:“你喝下去吧,病就会好的。”
秀才见那茶叶在碗中慢慢舒张,露出绿叶红镶边,染得 水色黄中带红,如琥珀一样光亮,清澈见底,芬芳飘溢,一 股带有桂花的清香味钻心透肺,人就感到舒服。他嗫了几 口,觉得那茶味涩中带甘,立时口中生津,香气回肠,“咕 咕”发响,腹胀渐渐消退,人也不感到烦躁了。精神更是爽 利起来。秀才连忙起身,向老方丈拜了三拜说:“多承老方 丈见义相救,倘若小生今科得中,定返此地修整庙宇,重塑秀才在庙里歇息了几天,便告辞了老方丈及众和尚,又 上路赴京赶考去了。
果然不久,秀才金榜题名,得中头名状元。皇上见他人 品出众,才华过人,当即招为东床驸马。按理说,秀才身居 高官,又招为皇婿,应该舂风满面,喜气洋洋才是。可是, 状元虽日夜有美丽的公主相伴,还是闷闷不乐,似有心事重重。
一天上朝,皇上见他紧锁双眉,便问他为何这样?状元把赶考落难,老方丈如何打救的事一一作了禀告,皇上见他欲往武夷山谢恩,便命他为钦差大臣前去视察。
一个和暧的春日,状元一行人离开了京城。只见状元骑着高头大马,随从前呼后拥,一路鸣锣开道,忙煞了沿途驿 站官员。那武夷山的老方丈接到快马通报,忙召集庙里大小 和尚焚香点烛,夹道欢迎,恭候钦差大臣亲临视察。
行行走走,走走行行,状元威风凛凛来到武夷山天心庙 前,一见老方丈,立即下马,上前拱手作揖道:“久违!久 违!本官特前来报答老方丈大恩大德! ”
老方丈又惊又喜,双手合掌地打量着状元说:“状元公 休要过谢,救人乃贫僧本德,区区小事,不必介怀。”
在寒喧中,状元问起当年治病的事,说要亲自去看看那 株救命的神茶。
老方丈点头从命,领着新科状元从天心岩南下,过象鼻 岩到山脚,再向西行,走进一条幽深的峡谷,只见九座岩峰 象九条龙盘绕在沟壑峭壁之间,谷里云雾漫漫,涧水综综,凉 风簌簌,坡上岩下那一片片、一层层的茶树在风里吐芳流香。
状元陶醉在天然的景色里,深深地吸了口气,又见陡峭 的绝壁上还有一道小石座,座里长着三株丈四尺高的大茶 树。树干曲曲弯弯,长满苔藓,树下泉水滴滴,土黑而肥 润,又浓又绿的叶片,吐出一簇簇的嫩芽芽来,在阳光下闪 着紫红的光泽,煞是逗人喜爱!绝壁上还有一道岩缝,轻风 薄雾就从缝里徐徐吹拂茶树,真是天生地造的巧呀!
老方丈看状元惊叹不已,就说:“这里名叫九龙窠。当 年状元因食生冷之物,犯了鼓胀病,贫僧就是取这半天腰的 茶叶,泡 给状元饮服的。”
状元兴味更浓,在九龙窠浏览到日头偏西,回到寺里,又听老方丈讲起这三棵大茶树的古老传说:很早很早以前,这茶种是晶亮晶亮的,是武夷神鸟从蓬 莱仙岛衔来的, 在九龙窠的岩壁土上,就长出了这三棵绿油 油、粗壮壮的茶树^因为它高呀,高高地长在云雾缭绕的 半天腰上,每年阳春,庙里就打响钟鼓,召集山猴来开山 果会.给每个猴子穿上红衣红裤,让它们爬上绝壁,摘下 茶叶来制好。有人病了,就施赠三、五片泡扬,喝下去病
就好了。
状元听了哈哈大笑,对老方丈说:“如此神茶,能治百 病,请老方丈精制一盒由本官带京进贡皇上,何如? ”
老方丈连连应承#此时正值春茶开采季节,第二天老方 丈高兴而隆重地披上四十二条红袈裟,点起香烛,击鼓鸣 钟,召来庙里大小和尚,按职称穿上条数不同的红、黄、赭 各色袈裟。侍者端过茶盘,盘里装着香菇、木耳、金针等六 碗斋菜和酒饭,由老方丈领首,后跟首座和尚、都监、纠 察、监院、府寺、知客、维那、悦众和清众等大小和尚。有 托香炉檀香的,有端茶具的,有拿拂尘的,有提灯笼的,排成 一队,鱼贯而行,浩浩荡荡地列队来到九龙窠。焚香点烛, 钟钹齐鸣,和尚们合掌念经,唱起香赞,由老方丈带头,左 三步,右三步,对茶树参香礼拜,在烟火缭绕中大家齐声高 喊;“茶发芽!茶发芽! ”就开始采起茶来啦!
采过茶叶,老方丈回庙请来最好的茶师,用最好的茶 具,将茶叶精工制作以后,装入特制的小锡盒里,由状元用一 方丝帕小心包好,藏在怀里。此后,状元差人把天心庙整修 一番,又塑一个金身菩萨,便打马回京去了。
状元到了皇宫,见宫廷一片忙乱。一打听,才知是皇后患病,终日肚疼鼓胀,卧床不起.请遍了京城名医,用尽了 灵丹妙药,都不见效,急得皇上和大小宦臣坐立不安。状元见这情景,就把那包茶叶呈到皇上面前,奏道:“小臣从武夷山带回九龙窠神茶一盒,能治百病。敬献皇后服下,准保 玉体康复丨”
皇上接过茶叶,郑重地说:“倘若此茶真能显灵,使皇 后康复,寡人一定前往九龙窠赐封、赏茶! ”
说也怪,这皇后喝了皇上亲自冲泡好的茶叶后,果然不 久,回肠荡气,痛止胀消,身体也渐渐地复原了。状元看皇 上喜笑颜开,乘兴邀他前往武夷山赏茶。
古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因为朝廷政事很多,皇 上只好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由他亲自带往武夷九龙窠, 以示皇上光临。
崇安衙门官员,武夷和尚道士,听说状元代表皇上亲临 九龙窠,纷纷出来迎候,老百姓也赶来看热闹。十里山路上 人声鼎沸,九龙窠里熙熙攘攘,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半天 腰上那三株大茶树罩在一片烟火里,卷起了叶子,惊得状兀 急忙从笼车里取出大红袍,命一名樵夫爬上半天腰,把大红 袍盖在三株茶树上。说奇也真奇,等烟消火灭时,掀开大红 袍一看,三株茶树已变得满树通红了。有人说这是烟熏火烤 的,也有人讲这是大红袍染的呢!
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 壁上镌刻了 “大红袍”三个红艳艳的大字。渐渐地,不少 游人茶商慕名而来观赏,贪心的皇上怕有人夺走茶王,就 派了专人看守,还下了道圣旨,要大红袍年年岁岁进贡朝。
本文:武夷大红袍的传说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tea/hongcha/119140.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中蒙俄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
下一篇: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天然岩韵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