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红工夫茶产于四川省宜宾等地,是本世纪50年代产生的工夫红茶。
四川省是我国茶树发源地之一,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四川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形成盆地,秦岭、大巴山挡住北来寒流,东南向的海洋季风可直达盆地各隅。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气候温和,年均气温 17--18℃,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4℃,最冷的1月份,其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2-- 4℃,茶园土壤多为山地黄泥及紫色砂土。
茶园一般地势较高,伏旱影响不大,十分宜茶生长。川红工夫生产于川东南地区,即长江流域以南边缘地带,包括宜宾、江律、内江、涪陵四地区及重庆、自贡两市所属部分地区。这里茶树发芽早,比川西茶区早39--40 天,采摘期长40--60天,全年采摘期长达210天以 上。秋茶产量占全年的26--30%。
宜宾地区所产川红,出口早,每年4月即可进入国际市场,以早、新取胜。川红珍品——“早白尖”,更是以早、嫩、快、好的突出特点及优良的品质,博得国内外茶界的好评。1979年首批川红工夫—级每吨售价7320美元,高于国内的同类同级的工夫茶价格, 并得到高度赞誉。
川东北茶区的万县、达县、南充及南部靠近长江沿岸各县,气温较高,气候与川东南茶区大体相似, 适合发展红茶生产。50年代中期,先在宜宾、万县、达县等地区10余个县的部分国营茶场试制工夫红茶,逐步推广,年产仅为3000余担,后逐步调整产区布局,主要集中在宜宾、筠连、高县、珙县四个县生产工夫红茶,1980年工夫茶的毛茶产量已达4万余担,此后基本维持这一产量水平。
1952年,川红集团前身宜宾茶厂成立
1958年正月初一,宜宾县古柏乡茶园将当天新采摘的早白尖制作成工夫红茶,敬献给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办公厅复信致谢
1978年,宜宾茶厂生产的早白尖工夫红茶,在参加春季广交会上以每吨12000美元的天价轰动会场,为广交会增添了光彩
1991年,宜宾茶厂成功改制
2003年,改制后的新公司开始进行生产厂房、机械设备等硬件建设,并建立现代茶企经营管理制度,逐步进入高速成长期
2010年12月25日,四川林湖茶业有限公司与宜宾市外贸金叶茶叶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川红集团。当日,宜宾市人民政府、和君咨询公司、高县人民政府签署协议,正式创立总额一亿的川红茶叶发展引导基金。
在2014年6月26日,由宜宾川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的川红工夫红茶制作技艺,进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正式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川红工夫”申遗成功,成为了川内首家红茶类的非遗项目,也将对宜宾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川红茶的产地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tea/hongcha/212881.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川红茶的特点
下一篇:湖红功夫茶的喝茶技巧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