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是祁门县的支柱产业,2013年全县茶叶总产量达到6480吨(其中:祁门红茶4650吨),茶叶综合产值15.46亿元,其中:一产产值5.01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392元;二产加工总产值6.75亿元;三产产值3.7亿元。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茶产业的发展,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茶叶生产的机械化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寻发展趋势,推动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
一、祁门县茶叶生产机械化现状
祁门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叶制作从手工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也在不断变革,机械种类不断丰富,机械结构不断优化。截止2013年底,全县拥有各类茶叶初加工机械 23632 台套、红茶初制流水线3套、精制流水线1套、茶叶保鲜库 87 套、茶园管理机械 14317台(茶叶修剪机、割灌机等)。祁红初制企业已经发展到200多家,精制加工企业达24家,全年加工生产红茶能力可达8000吨。绿茶、安茶生产企业也有150多家,。纵观这些企业,目前只有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祥源集团祁红发展公司、一顶天红公司开始试用清洁化流水线生产,绿茶企业还没有成套设备生产,大多企业仍然处在半机械化状态,而且车间里粉尘严重,卫生条件差,尤其在一些乡村茶厂或家庭小作坊,生产条件和环境更加堪忧。县城周边乡村一家一户用铁筛烫制茶叶的现象仍大有人在,不仅在卖茶叶时交通安全隐患大,而且茶叶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在茶园管理的耕锄、喷灌设施、茶叶机采等环节机械化几乎是空白,茶叶包装仓储等机械化水平也很低。
可以看出,我县在茶叶生产中先进机械的使用还处在起步阶段,以工业化理念管理茶叶生产的环境还没有形成,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进工作还任重道远。
二、当前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形势
全世界有20亿人把茶作为最好的饮品,茶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各地茶叶企业都在依托先进的机械来不断提高茶园管理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升茶叶品质,进而实现产业扩张。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当数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他们在条形茶、扁形茶、毛峰茶以及红茶、绿茶、乌龙茶等各类型茶叶制作上都在大范围推广小成套或流水线机械生产,就连广西也引进了红茶生产线。同时,他们又在向茶园管理和采摘机械化方面快速推进。这些方面,日本更是走在了前面,据资料反映,日本茶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相当高,茶树修剪、采摘、加工、包装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茶园管理普遍施行秸秆还田、行间覆盖、安装防霜设施等。毛茶生产线,从鲜叶进厂开始,整个加工过程全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他们的茶园建设一般按照统一的标准,包括行距、行长、株高等,便于机械作业。茶园内外道路完善,车行道为沥青路面,一部分茶棵行间还设有轨道,适应早期的机械化作业。茶园作业机械经过多次更新换代提高,茶园耕作、茶树修剪、茶叶采摘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本市的徽州区、休宁县等在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上步伐也快于我们,其中,徽州区的流水线生产和休宁的机械化采摘已有一定规模。
三、对我县茶叶机械化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根据相关机构提出的茶叶发展战略,将我国茶叶机械化发展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大致分为有序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战略和适度发展战略等,结合祁门山区实际,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
1、高度重视推广示范,以点带面推进茶园管理机械化
一是选择一些茶叶种植区土地相对平坦,面积较大,坡度小于20度,农村经济条件又相对较好的乡镇,重点发展茶叶生产耕作机械化。发展机械化耕作技术,改善土壤条件和施肥条件,改善土壤团力结构和土壤透气性,有利于茶叶的生长,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和绿色茶产业。茶叶生产过程中耕作是一项重要的农事活动,但耕作又是一项劳动强度特别大的农事,特别是目前用于茶叶生产的劳动力显得更为紧缺。二是积极发展茶叶采摘机械化。近年来,我县茶叶生产中采摘工和茶园管理工季节性短缺逐年加剧,茶叶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八成以上茶农只采一季春茶,资源利用效率很低。据调研,我县茶园面积较多的历口、闪里等乡镇,采摘工严重短缺,短缺比例达20%-60%,采摘工价也在不断上涨,预计未来会出现更大面积的采摘工荒。三是加强茶园的标准化建设,提高茶园硬件设施水平,走规模化经营之路。规模化经营才能有效地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规模化经营是茶园机械化的必备条件。新建茶园的基本建设要以满足机械化作业而建设,对一些老茶园要进行必要的改造,以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茶叶生产机械化。目前,我县的一些茶园建设,还没有机械化管理的意识,要么仍然手工作业,要么以打除草剂等简单方式来解决,既给茶叶留下了农残,又使土质恶化,影响了茶叶生长。而且,部门指导和企业建设标准化茶园,都没有为以后的机械化管理设置条件,没有发展现代农业的前瞻意识。
2、提高标准规范管理,加快提升初制企业机械化水平
一是对茶叶生叶、成品、半成品要从源头加强质量管理,加强生产环境监测;二要对茶厂建设逐步规范,对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各流程要规定相应的车间和卫生条件标准,尤其是红茶的萎凋、分拣等环节;三要对机械的使用进行规范指导,要逐步淘汰落后机械,更新技术含量高、操作简便、安全性能好和生产效益高的机械,大力引进使用小成套、自动化、清洁化机械。
3、以工业化理念管理生产,推进较大茶企全程机械化化生产
一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茶业经济。茶业经济是包括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加工、茶叶流通、品牌经营、茶文化传播在内的系统经济。对于规模以上的茶叶企业,要以工业化理念精心抓好每一 个环节,特别需要注重茶叶的机械化加工环节,发展茶叶的规模化、清洁化、自动化生产。要积极拓展茶叶的深加工,开发茶砖、茶膏、茶多酚、茶饮料等适合市场新需求的各类茶叶产品。二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推动茶产业发展。要积极争取加大对大中型茶叶加工机械和茶园管理机械的国家补贴力度和地方财政支持力度。要利用祁门红茶和生态资源(优质茶叶、 生态环境、品牌等因素)优势招商引资, 以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状况。 三是财政、农委、农机及各相关部门要在茶叶机械化加工中加快技术推广,扶持大的茶叶企业做好标准化基地建设、产业化经营、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申报立项工作,争取上级项目支持。
4、加强新机具研发创新,鼓励茶机制造企业做优做强
一要加强科技扶持。着力扶持以祁塔茶机公司为主的茶叶机械生产龙头企业。祁塔公司是以生产揉捻机为主的茶机制造企业,其揉捻机制造水平在全省是最好的,但是,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与浙江富阳、上洋等先进茶机制造企业相比,技术力量明显不足,生产规模远远偏小。今年10月祁塔公司与祁红乡一茶农联合研制出了一款新型自动理条机(6CL-60-1DA ),具有温度可控,自动翻转,操作简便等特点,非常适用高档名优茶制作,是对传统个体茶农使用铁筛制茶工艺的一次彻底革命,该公司也正在组织科研技术力量抓紧研制小成套茶叶机械,这也是该公司研发新产品一个好的开端。二要加大政策扶持。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有关项目资金,促进本地茶机企业上规模,搞研发,挤进先进茶机市场。另一方面,县政府要在土地、人才、科技、金融等方面给予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制约瓶颈问题,减少企业负担,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
5、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力度,形成科学发展机械化的良好机制
一要高度重视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当前,我县的县乡农机推广队伍建设相对落后,缺乏人才、缺少装备、缺少经费等严重制约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二要加大对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力度。要充分发挥省茶科所坐落我县的优势,积极整合省茶科所、县农委、农机局、科技局、祁红产业局以及农机制造等技术资源,形成我县茶叶机械化生产发展规划、计划和具体推广措施,对茶农、茶企予以针对性的指导。三要创新茶叶机械化生产推广形式。要鼓励围绕生产优质健康茶叶引进先进的茶叶机械,要探索和争取对茶园机械化作业实行补贴,要以现代农业理念建设标准化茶园,要以结对帮扶等方式让农机农艺技术人员到车间、到地头,一对一进行技术指导和推广。
最近,省农机局已经出台了《安徽省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指导意见》,其中,将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工程列为四个建设工程之首。要求围绕茶产业振兴工程,与现代化园区建设相结合,推广应用以名优茶加工为主要内容的茶园耕整地、施肥、植保、茶树修剪、茶叶采收和田间运转机械化、清洁化、连续化、节约型、环保型生产技术。在生产方式上向集成化、多能源利用发展,在作业环节上向茶园治理、茶叶贮存保鲜发展。通过实施该工程,带动项目区及项目所在县全面实现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清洁化、集成化,提升茶叶生产质量和效益。同时,国家逐年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而且省里正在研究扩大补贴范围,争取将成套机械纳入补贴范围。因此,这也给我们发展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带来了契机,坚定了信心。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快速推进,大幅度提高机械化水平,才能把祁红产业做的更大、做的更强。
本文:祁门红茶-祁门县红茶发展现状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tea/qimen/11729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