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福建安溪当地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发源于安溪县西坪镇尧阳山麓(王说)。属于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类的代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属于半发酵茶类。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2010年以“十大名茶之首”亮相上海世博会。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宋元时期,铁观音产地安溪不论是寺观或农家均已产茶。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
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明代“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武夷从唐朝起生产蒸青团茶,明末罢贡茶之后,福建省汉族茶农积历代制茶经验的精髓,创制了武夷岩茶。
清初,安溪茶业迅速发展,相继发现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一大批优良茶树的品种。这些品种发现,使得安溪茶业步入了鼎盛发展阶段。清代名僧释超全有“溪茶遂仿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的诗句,这说明清代时已有溪茶生产,安溪茶农创制了铁观音。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是中国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中国传统制茶工艺的又一重大革新。
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张乃妙.张乃乾兄弟将铁观音传至台湾木栅区。并先后传到福建省的永春、南安、华安、平和、福安、崇安、莆田、仙游等县和广东等省。这一时期,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也不断向海外广泛传播,铁观音等优质名茶声誉日增。
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5—18度,无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4.5—5.6,土层深厚,特别适宜茶树生长。
感德镇荣获中国铁观音第一镇之称号,海拔较高,属内地带,高山地理位置及气候独特。
2007年其,龙涓茶叶崛起,成为安溪铁观音的“后起之秀”。龙涓乡土地辽阔,基地可以建设得有规模,便于规范化管理。龙涓全乡林地面积35.76万亩,境内有半林、水云波两大林场,森林覆盖率68.5%。
采制铁观音比一般品种要求严格而精细。其工序:鲜叶→晾青→晒青→做青→炒青→初揉→初烘→复揉→烘干。
采摘
标准是:待新梢长到3~5叶快要成熟,而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梢,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按新梢伸长程度不同又有小开面、中开面、大开面之分,小开面为驻芽梢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驻芽梢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为顶叶的面积与第二叶的相似。春、秋茶“开面采”,即待顶叶展开,出现驻芽,采摘一芽二三叶;夏、暑茶适当嫩采,采用“小开面”;丰产茶园茶叶茂盛,持嫩性强,则采摘一芽三四叶。
原则“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的采摘方法。采用“定高平面采摘法”,即根据茶树生长情况,确定一定的高度的采摘面,把纵面上的芽梢全部采摘,纵面下的芽梢全部留养,以形成较深厚的营养生长层,达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萌芽率,芽头生展平衡,促进增产提质。芽梢生长旺盛的茶树,分两次采摘,第一次按标准采一芽三四叶,第二次二节另制。下一季采摘则在此采摘面的基础上适当提高。
本文:福建安溪铁观音介绍-铁观音是什么茶叶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tea/tieguanyin/tieguanyinjieshao/index.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云雾兰花香安溪浓香型铁观音茶叶新茶乌龙茶瓷罐装礼盒装500g
下一篇:铁观音茶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喝铁观音茶叶有什么功效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