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茶话天下

【老徐谈茶】:台地茶制作出古树茶口感?只需一招,轻松骗过你 ​

发布时间:2019-06-20 08:33:07

走遍千山万寨,带您发现普洱古树茶的价值!

行走于普洱江湖,信奉的是真实与自然!

——《老徐谈茶》

最近寄来的茶样大概有百十来个,基本上都是标明为名山茶或者比较有名的寨子的茶,而且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古树茶。哪来的这么多古树茶呢?果不其然,近百个茶样品鉴下来,靠谱的古树茶非常之少,占比不到5%,不过这已经算是比较好了。

为何95%以上茶友购买的古树茶都不靠谱?

首先肯定是只看名称,一看到包装上印有xx古树茶,就信以为真了。再加上价格诱人,于是便掏钱购买了。有的售价明显低于产地原料收购价,还是照买不误,吃亏是不可避免的。大多数人花了高价,

但购买到的茶叶同样也不靠谱,有喝了数年甚至10年普洱茶的老茶客,同样也吃亏上当。这是为什么呢?除了辨别古树茶和台地茶的知识 可能比较模糊之外,可能还与制作者的功夫有关。

 

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用台地茶制作成古树茶口感的方法:

萎调

 

萎调这个工艺最早用于红茶的生产中。在红茶的生产过程中鲜叶是不杀青的,鲜叶采摘下来以后,摊晾置于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照射的地方。现代是用专门的萎调槽进行萎调。

所谓萎调就是让茶叶进行前期的发酵,还有蒸发水份。这样可以减轻茶叶的苦味和涩味,改善茶叶的回甘,让人后期喝起来比较润。有一些古树茶从茶底上很难看出毛病来,当然这是在萎调好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准确来说还不是特别恼火,毕竟只是稍稍的让茶叶在前期轻微的发酵了一下,相较于最传统的普洱茶工艺来说,这还不算太离谱。

 

目前烘青、炒青,也就是咱们说的绿茶,普遍都采用萎调的技术。至于运用在普洱茶的制作上,现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个人持反对意见。普洱茶的灵魂和最大的魅力就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工对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干预,也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持茶叶本身的原味。让茶叶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的转化,变化成不同的滋味,这才是普洱茶的真谛。

如果增加了制作过程中的工序,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普洱茶从新到老的整个转化过程,并且改变普洱茶茶叶的韵味。让普洱茶本身明显的地域特性弱化,失去了普洱茶最有价值的部分。当然如果从推广的角度来看,这也未尝不可。毕竟它将茶叶的口感改变,适合更多人群的口味了。不过在售卖时还是应该标明清楚,让茶友自己选择。

重杀青外加烤房烘烤




本来普洱茶的生产过程中,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杀青这道工序。杀青好不好关系到普洱茶后期转换是否理想,杀重了后期转换慢且有杂味,有的还带有糊香味、绿茶味等等;杀轻了后期草腥味重,茶汤浑浊并且香气不足。过去都是要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傅来完成杀青,现在少部分生产者为了将茶快速的销售出去,采用重杀青的办法体提香,这就有点坑了。

有的茶友会反映说这茶怎么越存越难喝。这是因为杀青过度之后,茶叶中后期发酵必不可少的许多物质被高温分解了大部分,比如说酶、氨基酸等等。再加上压制成型后,绝大多数需要进烤房烘烤,让茶叶快速干燥,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市场需求太多,不可能用自然干燥的方法来干燥茶叶,那样效率太低。烤房的温度控制是关键,温度低了干燥的时间过长,效率太低;温度高了效率到是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就下降,理由和前面说过的重杀青是一样的。

高温烘烤可以带来一个好处,就是茶叶变香了很多,重杀青加上高温烘烤,可以将茶叶的香气很大提升。但问题是后期的转化就差了,有的甚至是越存越差,和绿茶相差无几。这种做法彻底违背了普洱茶生产的原则,这不是一个有底线的厂商应该做的。

 

故事时间

2007年普洱茶最疯狂的时候,有少部分厂家一看普洱茶市场那么火,而且价格远高于烘青茶也就是绿茶,可能那时也不是很懂普洱茶的生产工艺,以为只要是压成饼就行,于是就将库存的绿茶压饼出售,最近也还能喝到这样的所谓普洱茶。

 
  • 高品质 清承堂雨前龙井茶2019新茶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本文:【老徐谈茶】:台地茶制作出古树茶口感?只需一招,轻松骗过你 ​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hua/245088.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老徐谈茶:台地茶变成古树茶?商家用这4招骗过你(2)
    下一篇: 俗!品普洱的鄙视喝绿茶的,凭什么?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