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荣
发布时间:2015-05-07 13:30:28
王奕荣(1945年-),空调制茶的研发者和推广者,安溪杰出制茶能手,精心研究
茶叶制作新技术,在全县率先推广运用空调制茶技术,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授予2007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王奕荣,1945年11月出生,安溪县感德镇岐阳村村民,年轻时曾拉过板车,打过工,在51岁的时候,他开始经营茶叶,由于发明了一种新的制茶方法——空调制茶法,并教会了安溪全县的茶农,从而使他成为当地受人尊敬的人物。
以前,安溪的
铁观音茶叶按照时间分为春夏暑秋四季,只有春秋茶才能做出高档茶叶,一般售价在每公斤几百元到几万元之间,而因为天气炎热,夏暑茶只能做抵挡茶,当时售价只有每公斤几元钱,所以很多茶农因为做夏暑茶得不偿失,干脆让茶叶烂在地里。
1996年,王奕荣从镇办企业回到老家。他看到,由于夏暑茶质量差,有时加工夏暑茶甚至要亏本。看着这一切,王奕荣内心很不平静,夏暑茶叶产量占全年的五分之二,可经济收入占不到十分之一,不提高夏暑茶的质量,就无法增加茶农的收入。王奕荣虚心向制茶能手请教,逐渐掌握了茶叶制作的技术,了解到春秋两季之所以能制出好茶,主要原因还在于气候较好、气温较低。要提高夏暑茶质量,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控制茶青制作过程的温度。王奕荣开始用原来一台旧空调机进行实验。万事开头难。虽然空调机在凉青房内调低了气温,但要真正制出好茶来还是不容易。许多茶叶因为试验不成功,便成了垃圾。1997年夏,王奕荣打听到上世纪80年代芦田茶场曾经尝试过空调制茶,抱着一线希望,他马上赶到芦田茶场。经打听,当时确实有用空调制茶过,但后来不了了之。王奕荣不顾家人的反对,再次试验,才发现旧的空调机制冷温度不够。当时王奕荣就去信用社借了3万元,来添置新的空调机,安上了温度计。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不断摸索和反复实践,王奕荣终于大体掌握了用空调机制茶的要诀:温度应在18℃—25℃,湿度50以下,攻破了茶叶保鲜、发酵、消青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王奕荣用空调机制出的茶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与以往的夏暑茶价格比较,单价提高四五倍,甚至几十倍。
由于利用空调可以人为地调节制茶的温度和湿度,茶农告别了靠天吃饭的无奈,茶叶质量明显提高。空调制茶新技术研究成功后,王奕荣经常被聘请到四处指导茶叶制作和讲课。
1999年,王奕荣被县茶管委评为茶叶制作创新先进个人,2001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被评为泉州市劳动模范,2007年被评为泉州市首届农村实用人才、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2008年获县科技进步奖。王奕荣亲手制作的茶叶,先后荣获2002年安溪县春季茶王赛铁观音铜奖;2003年第二届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茶王赛铁观音银奖。
施密特下课张艺兴为小猪庆生母子被推入铁轨陕西一水坝溃坝德国绝杀荷兰
本文:王奕荣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inatea/118802.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温白茶
下一篇:王尭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