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明产茶历史悠久,相传,唐朝时畲族老人雷太祖在惠明寺周围辟土种茶,成为赤木山区发展茶叶生产的创始人。但长期以来,因交通闭塞,知者甚少,清咸丰年间(1851—1861)始渐有名气,1915年获国际金奖后,遂即成为闻名国内外的世界名茶。 民国后期,茶园荒芜,制作技艺失传。新中国建立后,于1979年恢复生产。
惠明寺金奖惠明茶是中国重点名茶之一,主产于鹤溪镇惠明寺村。惠明茶是浙江传统名茶,古称“白茶”。又称景宁惠明,简称惠明茶。产于景宁畲族自治县红垦区赤木山的惠明村。据《景宁县志》记载:唐大中年间(847—859),景宁已种植茶树。咸通二年(861),惠明和尚建寺于南泉山(今鹤溪镇惠明寺村,寺因僧名,村以寺名),并在寺周围栽植茶树。此处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亦因僧名称惠明茶,迄今已有1100余年的种植历史。现在寺右尚有一株古茶。此茶叶芽乳白带淡黄,冲泡后又呈白色,色、香、味俱佳,人称“白茶”、“仙茶”“兰花茶景宁明成化十八年(1482),惠明茶列为贡品,年贡芽茶两斤。可惜在民国年间,一直处于农户零星栽植、粗放制作状态,仅为畲民兑换些许盐布,没有形成商品。
金奖惠明民国4年(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而举办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选送的惠明茶因品质特优,被认定为茶中珍品,荣获金质奖章和一等证书,与国酒茅台同时获得金奖。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从经济、技术上大力扶持惠明茶生产,金奖惠明重新被有关部门评为优质名茶。
专家测定,惠明茶一般年景含游离氨基酸2.5—3.5%,高的年份达3.5—4.5%,甜鲜味游离氨基酸占总量75—90%,酸苦味占总量10—25%,脂型儿茶比例高,条索坚密壮实,颗粒饱满;色泽翠绿光润,全芽披露;冲泡后有兰花之香气,水果甜味,茶味鲜爽甘醇,汤色清澈明绿。还有“一杯鲜,二杯浓,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茶韵犹存”的特点。
惠明茶主要产于赤木山区,其中以惠明寺及附近为主要产地。惠明寺海拔630米,赤木山主峰海拔1500米,峦接云霄。山上林木葱茏,云山雾海,气象变化万千。每当春秋朝夕,站在山顶远眺,但见山下茫茫烟霞,经久不散。这里土壤以酸性沙质黄壤土和香灰土为主,土质肥沃,雨量充沛。由于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特殊,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本地茶树群体品种的特点。
茶农把这里生长的茶树,分为大叶茶、竹叶茶、多芽茶、白芽茶和白茶等种。大叶茶因叶片宽大而出名,是制作惠明茶的优良品种。其次是多芽茶,就是每个叶腋间的潜伏芽能同时迸发,如肥培管理适当,其芽梢可以同时齐发并长。此茶叶略呈圆形,叶质厚实隆起,持嫩性很强,也是加工惠明茶的良好原料。
金奖惠明茶园多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山坡上,土质肥沃,雨量充沛,云雾缭绕,茶树生长环境得天独厚。该县位于浙南,瓯江上游,属山区及半山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7.6℃,年均降水量1868毫米,无霜期达268天。土壤以酸性砂质黄壤土及香灰土为主,土质而润泽。山上林木葱茏,常年云雾弥漫。尤以惠明寺及际头村两地居赤木山山腰,海拔约六七百米,所产茶叶最佳。惠明寺附近茶佳,水也佳。山上树林繁茂,泉眼很多,涓涓细流,大旱不涸。景宁县山区畲族人民都将泉水用毛竹挖掉节片接到家里,用木桶积蓄贮存。这种木桶,为山区所特制,采用大木一段,将中心挖空,留下底部,即成“自然”的木桶。由于长年累月装水,桶的四壁长满青苔,桶水更显清澈,别具风味。惠明寺旁的南泉水,为整个赤木山区清泉中最优之泉水,水质甘洌醇和,最宜沏泡茶叶,“惠明茶,南水泉”所泡之茶,“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醇,四杯韵犹存”,味浓持久,回味鲜醇甜,正是高雅名茶之特色。
采回后进行筛分,使芽叶大小、长短一致。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揉条、煇锅4道工序。鲜叶稍经摊放,即行杀青。杀青在锅中进行,铜锅温200℃左右,每锅投叶量500克。杀青后期逐步降低锅温,摊凉并轻轻搓揉,在锅中边揉条,边抛炒,当茶条初具弯曲时,改用滚炒与抛炒相结合的手法整形,此时锅温再度略升,以有利于茶香的形成和发展,最后再在锅中煇干。
成茶条索紧缩壮实,颗粒饱满,色泽翠绿光润,全芽披毫,茶味鲜爽甘醇,带有兰花香,汤色清澈明绿。还有“一杯鲜,二杯浓,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茶韵犹存”的特点。
该茶生产始于唐代,因交通闭塞,知者甚鲜;清咸丰年间,始渐有名气;1915年获国际金奖后,遂在中国扬名。1982年 被商业部列为全国名茶,行销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城市。
1986年 被评为全国名茶,是名茶中的珍品。
金奖惠明茶外形肥壮紧结,色泽翠绿光润,银毫显露。冲泡后滋味鲜爽甘醇,带有兰花及水果香气,茶汤清澈明绿,旗枪朵朵,交相辉映,有人很形像地赞道“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醇,四杯韵犹存”。
传说之一
从前,赤木山有个寡妇蓝二婶,她一个人拉扯着三岁的女儿山明,靠种些山货,砍点山柴度日。一天中午,蓝二婶正在山坡上拾柴,一抬头忽然看见一个枯瘦的老和尚,靠在一棵松树下,正有气无力地掉着眼泪。蓝二婶急忙赶过去,问道:“老人家,您怎么了?”连问了几遍,老和尚却只是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蓝二婶不由分说,吃力地把老和尚背回了家,又急忙打来山泉水给老和尚喝,说来也怪,老和尚喝了口水,就缓了过来。在蓝二婶的细心照料下,一天又一天,体力也渐渐恢复了。这老和尚呀,可喜欢蓝二婶的女儿山明了,每天带着小山明在山林里摘野果,抓野兔,还给小山明讲故事,山明玩得可开心了。老和尚还从身上的包袱里倒出些种籽,教小山明在屋前屋后种上,天天用山泉水浇。一天天地过去了,转眼,春天到了,小山明种下的种子发芽、吐叶,长成了一棵小树苗苗。老和尚教蓝二婶把嫩叶摘下,放在锅里用火炒,再搓,再揉,再烘干,收藏起来。第二天,山明起来想找老和尚玩,却不见了老和尚。蓝二婶和山明找来找去,找到了一张字条,这才知道老和尚是不辞而别了。原来,老和尚是罗汉所变,罗汉见蓝二婶心地善良,又贫穷可怜,就特意给蓝二婶送来了这种茶叶,老和尚在字条上写着,这茶叫“云雾茶”,煎茶喝,能醒脑、明目、清胃、润肺、洗肠、通气,可治病哩!不久,蓝二婶“云雾茶”能治病的消息传开啦,不少人来求茶。蓝二婶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后来,二婶用女儿山明的名字给这茶取名为“惠明茶”。
传说之二
传说从前有个景宁商人,坐船到南方去。在船上见到一个衣衫破旧的老和尚,商人乐善好施,便布施给老和尚许多银两布匹,老和尚无以回报,就取出身上的白茶及种子,送给商人,并告诉商人说:如家人突有急病时,可取一片,用水沏泡喝下。商人回到家里,就把白茶收了起来,并未当真。过了一段日子,商人的老母急火攻心,突然双目失明。请遍名医也无法医治,商人急得团团转。后来,忽然想起老和尚送的白茶,就忙叫人沏了一杯,给老母奉上。奇特的是,老母喝了这茶,眼睛竟然好了。
商人见此茶如此神奇,大喜。取出和尚送的种子,命人精心培育,制成茶叶后,又加以宣传和流通。因为喝了这茶眼睛会复名,所以商人给取名叫“会明茶”,人们传来传去,成了“惠明茶”,这就是惠明茶的传说。
传说之三
惠明茶是浙江畲族人民创制的名茶,产于景宁赤木山惠明寺周围,历史已很悠久。相传,在唐大中年间,有一个畲族老翁,名叫雷太祖,带着四个儿子,从广东逃荒到达江西,途中遇到一个和尚,相处得十分亲热,一路同行到浙江。分手以后,雷太祖便在景宁的一个叫大赤坑的荒凉深山坞里搭起了茅棚,父子五人靠垦荒种地度日。后来豪强硬说雷太祖侵占了他的土地,就把雷太祖父子赶下了山。雷太祖父子只得重过到处流浪的生活。事有凑巧,他们又在景宁鹤溪遇见了那个和尚,和尚非常同情雷太祖的遭遇,就把他们带到自己的寺院里。原来这个和尚就是赤木山惠明寺的开山始祖。和尚嘱咐雷氏父子在惠明寺周围辟地种茶,这就是传说中的惠明茶的由来。
http://www.foodqs.com/trade/tradepage/trade_view_1001461
http://www.huaxia.com/zt/sh/08-023/1058452
本文:金奖惠明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mgtea/37235.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