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春茶采摘受阻。3月26日早晨,50余名志愿者来到古劳生态园帮助茶农抢摘春茶。
鹤山红茶历史有名。据《鹤山县志》记载,“鹤山茶业之发源,历史悠久,远在宋元时代已现端倪”,至今已逾700年历史。相传,鹤山种茶始发于古劳丽水,继而传至鹤城、古劳、白水带等地。清道光年间,鹤山全县种茶面积达8万多亩,年产毛茶8万担,年出口茶叶近3万担,远销欧美、南洋、大洋洲等地,是清朝对外贸易的重要物资,鹤山红茶种植高峰期,输出总量占据全省总量八成,一时被称为“广东茶业第一县”。
走 访
走访昔日鹤山茶的起点
3月26日,南都记者来到鹤山古劳茶山古劳生态园,绕过弯曲的山路,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茶树整齐的种植在山坡上。茶山位于古劳镇西北部,山岭海拔高约200—400米,空气湿润、雾气濛濛、露水丰富,独特的自然条件适宜种茶。
鹤山古劳镇茶山红星村的劳锦明在茶山种了几十年茶叶。他告诉南都记者,茶山是鹤山最早种植茶叶的地方。传说,宋代有一男一女带着茶种从福建来到古劳的丽水村石岩头山洞居住,开始种制青茶。二人死后被后人称作石公石婆,其种植的青茶繁殖成为后来的古劳茶。后来,丽水村人在其村后的葵根山开发茶园,先后建村10个,后葵根山改名茶山。
明代中叶,古劳以外的地方也引种茶叶,而且比较成规模。清康雍乾期间(1662-1795年),大批客家人从粤东、粤北迁入鹤山中部山区,让茶区迅速扩大。
鹤山共和镇来苏茶场负责人李镜波是鹤山市一名资深茶农,自退休后便一直种茶叶。他介绍道,1827年的《鹤山县志》记载,当时的整个鹤山出现了“无山不产茶,茶市达60余处”的盛况,在茶山、大雁山等地“一望皆茶树”“来往采茶者不绝”。
历史变迁 古劳银针难觅
在古劳茶山最著名及有传奇特色的茶种名为“古劳银针”,但是要寻找这种茶树,需进入茶山深处,且未必能找到。
本文:踏访鹤山茶起点 寻觅“古劳银针”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news/272589.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大沙镇茶园年均产值6000多万元,未来种植面积将扩至2.5万亩
下一篇:台山白云茶、古兜野茶等长在深山,不少茶人通过人工干预提高产量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nfood365 搜索关注食品行业今日热点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