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现今“斗茶”的意义,已远超出古代斗茶概念中的原有词义。
抛开古代“斗茶”“茗战”活动中的器皿、用水等因素,聚焦茶叶本身,我们在斗茶赛中收获的内容也远大于斗茶名次的高低。
一款茶叶对人的综合表达,可以从外观、汤色、香气、口感、叶底等方面衡量,在这个系统上,不同类型的茶已建立了成熟的茶叶感官评审体系,从国家到地方,制定了不同的加工标准和评审标准,贵州更是建立了“贵州冲泡”标准,在此之外,同类的茶也存在不同特色,贵州斗茶赛也在不断增加评比的范围,包括近年来增加的黑茶类评比和古树茶评比、特异品种绿茶评比等。
在规定的量化的指标之外,不同的茶也呈现出不同的“风味”,这些较具个性化的表达,也许正是贵州700万亩茶园的山水版图中,彰显差异的魅力元素所在。
影响一款茶的前期决定因素,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品种、地域、工艺。工艺和品种的层面很好理解,对于“地域”概念,不同地域不仅指不同海拔和气候、不同土壤元素和空气指标等因素,还受当地不同的茶园管护技术影响,这些不同的组合在贵州60余个产茶县中,体现出不同风格的态势。同样的公共品牌,都匀毛尖可以喝到螺丝壳和团山的不同特色,安顺瀑布毛峰可以喝到紫云和平坝的不同风味,遵义红茶可以细品出湄潭、凤冈、正安的不同口感,正因如此,如今贵州茶,除了“三绿一红”(都匀毛尖、湄潭翠芽、绿宝石、遵义红)之外,有越来越多的名优茶进入茶客们的视野,更多的贵州茶走出深山,一步步迈向世界舞台。
贵州斗茶赛,在各地设立分赛场,是让省外更多的人,全面认识到贵州。
肖坤冰博士多年前在贵州做人类学考察时,将茶与红酒作类比,用了红酒评判体系中常用的法语词汇“Terroir”形容黔茶的优势,这个词汇大意为“风土”,是地理位置、地形、土质、气候条件和微生物环境的总和,“Terroir”是能影响葡萄酒口感和香气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看来,黔茶在经过多年来杜绝草甘膦等农药、化肥的使用后,以“欧标”为行业参考,种茶更接近天然环境生态下的生长态势,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广袤的贵州茶园面积给予了贵州茶树足够“奢侈”的成长和发挥空间,在斗茶赛的每一款茶样中,实际都蕴含了更为丰富的地理、生态信息和茶人们的劳动。
贵州是茶的起源地,贵州全境几乎都适宜种茶,从茶园面积到生态安全,贵州茶有足够的底气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声音,在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上,“贵州绿茶”是中国首个以省为单位注册地理标志的公共品牌,如今,更是制定了“贵州冲泡”技术标准。每年一度的全省斗茶赛,更赋予了贵州茶丰富的意义,斗茶的意义,除了在标准化的范围内选出名次以外,更是让专家及大众评审和消费者们,认识和体验到多彩的贵州产出多彩的好茶。
与其说以“斗茶”之名,寻找贵州全境好茶,不如说以“寻味”之由,“走”遍贵州全境的茶山。贵州斗茶,斗的不仅仅是“茶”,斗的全国面积第一的茶园面积,斗的是贵州各地的好山好水,斗的是生态安全的底气,斗的是从“贵州原料”迈向“贵州制造”。
贵州斗茶,不止是“百家争鸣”,更是“百花齐放”。
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本文:“斗茶”不仅仅是斗“茶”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news/273585.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制茶人:手艺,更是“守艺”
下一篇:以茶为媒,共组“茶局”,交汇点带您云游溧阳茶叶节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nfood365 搜索关注食品行业今日热点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