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武夷系列之茶路飘香(一)当中,嘉文为您介绍了万里茶路的起点——下梅村,在今天的节目里,将继续跟着导游彭导的脚步,去领略那么非常有古早味的明清古民居建筑。
如果你来下梅,你会发现小桥、流水、人家,好像就是下梅最合适不过的写照。一条当溪将下梅村庄一分为二,而它也是下梅一切美丽风景构成的要素。就是这条当溪,把不大的下梅拦腰斩断。在它的两旁,是清代遗留下来的骑楼和古街道,当地人称这些古街道为“街路”,沿当溪两岸,与街路相连的是两排长长的“美人靠”,与徽州古宅中的美人靠相比,这里的太具规模,也太过公开透明,完全不是古宅深院中小姐们靠着做梦的完全私人化的空间。小桥、流水、人家、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以及坐在溪边忙于拣茶的妇女,这一组画面是那么静谧和谐、悠闲安逸,仿佛时光倒流……刹那间,你的心一定会变得柔软,一定会产生留下来的冲动。走在的溪边村路上,随处可见聊天泡茶的老人和快乐玩耍的孩童,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悠然自得。而在当溪两边随处可见历经百年风雨保留下来的古民居,走入其中仿佛置身历史的洪流中。据导游介绍,这里的古民居大都是明清时候建成的,整体的建筑风格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群,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在导游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下梅民居建筑门面多饰砖雕、吊楼,青瓦屋顶起架平缓,墙体采用立砖斗砌,木柱板壁。利用挑梁减柱,扩大屋宇建筑空间,东阁西厢,书屋楼台一应俱全。外部结构以高大的封火墙为主,体现村民封闭、保守的意识。各民居布局错落有有致,巷道曲径通幽,结构精巧的闺楼、书阁、别业、花园、厢房是下梅古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下梅民居的独特风格。为了采光、集雨、通风,各民居都设置了四方天井,天井下一般都摆设长条石花架,供户主养花、赏花。一重天井一重厅,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如果你来下梅,导游会用最生动的语言,告诉你在下梅古民居中,你所能感受到的来自先人的智慧和对后世子孙的期望。
砖雕、石雕、木雕和墙头彩绘是下梅古民居的一枝奇葩。民居门楼无一例外地饰以精美的砖雕,体现豪华和富贵。砖雕以浮雕为主,也有镂空雕。内容多取自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吉祥风物花卉等。图案讲究精雕细刻,人物造型逼真,环境描绘贴切自然,寓意深刻气韵灵活,展现了丰富的文化韵味,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在砖雕图案中,比如雕刻着书香门第家,房中的琴棋书画,天空翩翩飞来5只蝙蝠,谓之“五福临门”,蝙蝠头势朝下,与我们现在过年倒贴“福”字含意相同。壶里冒着的热气与蝙蝠相汇象征着“福气”;瓶里插着如意,象征“万事如意,吉庆平安”,瓶里插着一剑,叫“品(瓶)升一级”;一个人一脚站在一只怪兽头上则是“独占鳌头”,另有花卉祥云等图案,象征“花开富贵”、“紫气东来”。
在下梅精美繁复且相当实用的建筑中,你最不应该错过的就是邹氏家祠。这座家祠与南方古村落中常见的没有特别的不同,但其中记载的邹氏与晋商共创财富的故事倒颇引人深思。邹氏家祠应该是下梅邹氏与晋商合作经营武夷山茶叶获得巨大成功的丰碑,也成了整个村落的标志性建筑。
据记载,它建于1787年,占地约2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门楼气势宏阔,砖雕图案丰富多彩。门两侧的“本木”、“水源”,是两幅篆刻横批。意思是说一个家族的繁荣昌盛,如树木一样,有赖于深深遍布在乡土中的根;又如江河之水,有赖于源头的涓涓细流,揭示了邹氏追思祖先,不忘根本的理念。
而大厅正堂原有二十四孝木雕鎏金门四扇,雕刻着我国传统孝道的二十四个经典故事。神坛上供着祖先灵位和邹氏艰苦创业时的扁担麻绳。每至清明祭祖时,都要供奉扁担麻绳,借此激励后人牢记创业的艰辛,不忘祖先功德。为此,邹氏祖先让工匠巧妙地设置了象征团结寓意的四片柱。
如果你来下梅,会发现这里没有许多旅游景点的商业气息,有时你甚至会抱怨这里的卫生条件过于乡村化,饭菜过于粗简。但也许就是这种古朴的原汁原味是下梅最让人“称道”,而我们面对祖先为后人留下的耀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会有更多更多的思考……
本文:印象武夷系列之茶路飘香(二)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shiliao/162634.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三国时代已有普洱茶
下一篇:印象武夷系列之武夷茶香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