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一个特殊的收藏仪式正在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次被收藏的藏品,是产自福建武夷山的茶叶——大红袍。将茶叶作为藏品,这对于专事收藏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藏品的国家博物馆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而武夷山大红袍之所以会被国家博物馆郑重的收藏,不仅是因为母树大红袍不再采摘,更是因为以它为代表的乌龙茶,在中国乃至是世界茶叶史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乌龙茶又名青茶,与绿茶、红茶并列为世界三大茶类,是一种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其中,以大红袍最为着名。而武夷山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因为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三百多种,。
茶叶专家黄勇表示茶的养生功能是5000多年前华夏先祖神农氏尝遍了百草,发现的。神农氏作为南方诸族的大首领,恐怕南方各地都有他的部下。也许,正是从这时起,茶传到了武夷山。
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相传,这个云雾缭绕的洞天福地,是彭祖曾经居住的地方。而彭祖之所以长生不老,正是因为喝了武夷山的茶。这个传说,不仅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诗句,也让武夷山人对茶的理解多了另一层含义。事实上,直到唐代,茶才从最初的药用完成到实用的转变,成为被广为接受的饮品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并开始大量种植。据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会长、茶叶专家刘国英介绍,武夷山的茶文化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它最为形象的比喻——晚甘侯。
侯在古时候是一种尊称,晚甘是指喝完以后回味上来的甘香馥郁,而不是当下的感觉。意思是说茶不是入口就能够喝到的,而是要去慢慢品味,回味甘香馥郁。从此,“晚甘侯”就成为武夷茶的代名词,而这一称呼,不仅与周敦颐把莲花称为“花之君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是目前关于武夷茶最早的文字记载。
武夷山,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以及九曲溪所组成,以石为神髓,以水为灵韵。或许是因为生活在灵山秀石之间的武夷山人,对岩与石的感情格外深厚,于是,他们把这种茶称为“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拥有四大名丛,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丛是最出名的,除了这些名丛之外,还有几个当家的品种,比如水仙、肉桂,这都是产自武夷山的好茶。
第一次接触武夷岩茶的人,往往会觉得它的外表黑黑粗粗,太过朴实,的确,武夷岩茶并不是以外表的精致取胜,而是胜在内质的丰厚。所以当地人说,这种茶是乞丐的外表、皇帝的身价、菩萨的心肠。因为岩茶是半发酵茶,所以像红茶般温和,不会刺激人的肠胃,同时它又保留了绿茶的清香。香久益清、味久益纯。
而岩茶最为特别的地方,还在于它具有岩骨花香的岩韵,这就是武夷岩茶最重要的品质特征。所谓岩韵,并不是那种两三秒就能从舌尖华走的鲜香,而是以淳厚沉着稳重取胜的味道,有人说是青草的芳香、有人说岩石的厚重、还有人说那是一种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奇妙感觉。而岩韵最早提出的提出实际上是清代,乾隆皇帝在一首诗叫做《冬夜煎茶》提到。相传有一天,乾隆皇帝处理完手边的奏章,喝到了刚刚进贡的武夷岩茶,这种味道让他一见倾心,于是提笔写下“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寥寥几笔就精准地形容出岩茶的精妙所在。
名山出名茶,自古就是如此。庐山有云雾茶、黄山有毛峰茶、洞庭山则有碧螺春,但是,为什么只有武夷山的岩茶才有岩韵呢?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上曾经有这样的记载“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空气、土壤环境,形成了它独特的品质,这种品质是其他茶类不能够模仿的,无法比拟的。但是,要想茶叶的味道好,光有自然条件还不够,更重要是武夷山人工艺独特的制作技巧,而这也成为了所有武夷山茶人的骄傲。
武夷岩茶,每年只采春茶。俗话说,三天是茶,三天是草,一到谷雨前后,武夷山的菜农们就要时刻注意着天气的变化,来决定不同品种的采摘时间。一般来说,采茶清晨不采,有露水不采,阴雨天气不采,正当午时也不采,傍晚的茶青由于采摘回来之后没有日光的自然倒青也不采,这样就能保证岩茶特有的品质。而一到春天,武夷山人家家户户都忙着采茶、做茶,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茶的清香。几百年来,武夷山人世代传承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制作方法,还有对茶一丝不苟的执着与热爱。而作为武夷山茶叶同业公会会长的刘国英老师,也表示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武夷山茶人也在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
在《武夷茶香》的下集,我们将继续带您带去品味武夷岩茶的醇香甘甜。
本文:印象武夷系列之武夷茶香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shiliao/162635.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印象武夷系列之茶路飘香(二)
下一篇:印象武夷系列之茶路飘香(一)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