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华茶史

婺源茗眉茶

发布时间:2013-08-15 21:55:36

婺源茗眉茶 -采制工艺与茶质

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选其芽壮叶肥,白毫茂密者,经摊放、杀青、揉捻、烘坯、锅炒、复

婺源茗眉茶制茶工艺烘等六道工序精制而成。其中锅炒是形成婺源茗眉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其法是在保持锅温90℃左右时,每锅投叶量约1公斤,四指并扰,手掌张开,拇指朝上,小指向锅,运用腕力和臂力,双手将茶叶从锅底徐徐推向锅沿,当茶叶由上自由翻落时,双手捧茶轻轻搓捻,抖散结块,周而复始,当炒至六成干时,白毫显露出锅,再以焙笼文火烘干。该茶由于生长在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之中,本身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芳香物质,尤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咖啡碱、儿茶素、水浸出物等含量均高。其成品,香气清高持久,茶味醇厚清爽,汤色黄绿清澈,叶底柔嫩;其外形细紧纤秀,挺锋显毫,色泽翠绿光润,为眉茶中的极品。

历史
婺源县早在唐代即栽培生产茶叶,已有1200年的历史。而茗眉茶是选自“上梅州”(灌木、中叶、早芽)良种和大叶种茶树鲜芽叶,在婺源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于1958年由婺源茶厂研制成功的新品。

婺源茗眉茶荣誉
1959年在全国农业展览会上,商业部评定该茶为“世界茶叶珍品”;1982年被评为全国名茶;1986年和1990年由商业部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由婺源茶厂生产的江山牌茗眉又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名茶。

“婺绿春”茶产于江西婺源县位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鄣山顶有机茶园,选用本地良种茶树的幼芽叶为原料,集传统工艺与科学方法精制而成。品质卓越,产品以其“色正,香高,味醇,形美”之特征而著称,具有“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水叶清而润厚”之独特品质,被誉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婺绿春”茶主要品种有:翠芽茶、茗眉茶、新品特贡茶、特贡茶。

婺源茗眉茶 -制作方法

1.系摘:清明、谷雨前后,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开采,每隔2~3天巡回采摘一次,至立夏结束。

婺源茗眉茶2.杀青:是在平锅上手工操作,火温150~180℃,不能忽高忽低,要平稳一致,每锅投叶量250~500克(嫩叶量少,考叶量多),以双手尽量将叶子全部提起,翻拌快,抖散开,使茶叶接触锅面受热均匀一致,而又不使闷气,不焦,达到炒匀炒透,经3~4分钟,叶质变软,稍有粘性,叶面失去光泽,呈暗色即为适宜,便可进入揉捻。

3.揉捻:将杀青适度的茶叶起锅放在揉匾上,轻轻加揉,但应注意抖散,避免闷黄。特别细嫩的芽叶,往往只需在锅里稍加揉搓,力求保存叶色鲜艳和芽尖上的白毫。

4.干燥: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是毛火(子烘)。一般四个烘灶并列一起,火温由90~95℃而逐个逐次降低(幅度5~7℃),出锅茶坯先在开头火温较高的烘笼上烘焙,待又有茶叶出锅

婺源茗眉茶

时,将前茶坯移至第二个烘笼上来,以后逐次类推,流水操作,中间每隔5~7分钟翻动一次,手势要轻,约经30分钟,茶叶达到七成干即可下烘“摊晾”,这时中“毛火茶”。摊晾厚度3厘米左右,经30~40分钟,七成干的程度又有“回潮”时,一般以二烘毛火茶,合并为一烘,进行下一步的老火烘干。第二步是足火(老火)。每锅叶量1.5~2千克,火温65~70℃,中间翻拌,由开始每15分钟一次,以后延长至每20分钟一次,直至全干。

5.老火以后的茶及时拣剔,除去劣茶杂质,同时叶脉水分继续向全叶渗透,稍有“还软”,再以70℃火温进行复火,使其充分干燥。

婺源茗眉茶 -婺源茶史

婺源茗眉茶采摘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成为著名茶区。唐朝陆羽所著《茶经》,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宋史*食货》载:婺源之谢源茶为全国六大绝品之一。明清时,号称婺源“四大名家”的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被列为贡品。济溪上坦源茶叶脉洁白,香馥味醇,曾获嘉靖皇帝赏赐匾额。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有歙州(当时婺源属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唐大中十年,朝廷膳夫杨华撰《膳夫经手录》中记载:“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燕、并间,人皆尚之,......”。南唐都置制使刘津撰《婺源诸县都不得置制新城记》中,称“婺源茶货实多”。

 宋朝,婺源产制的茶叶已出类拔萃。《宋史*食货》中对茶叶有毗陵之阳羡,绍兴之日铸,婺源之谢源,隆兴之黄龙、双井,皆绝品也“的记载。明朝,婺源茶叶受到朝廷赞赏,被列为贡品。至清乾隆间,婺源茶叶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并开始精制外销获得了国际茶界的赞誉。美国威廉*乌克斯在所著《茶叶全书》中,称赞”婺源茶不独为路庄绿茶中之上品,且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其特征在于叶质柔软细嫩而光滑,水色澄清而滋润。”

婺源茗眉茶清代中叶,是婺源绿茶外销盛期,茶叶产量较高。据民国史料记载:“在昔茶叶繁荣时期,每年产茶约五万担。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因“洋茶生产日多,华茶不能直接运销,而由洋商购去掺以洋 茶,以伪乱真,使华茶声誉不振,......”,婺源绿茶生产由此而逐渐衰落。清乾隆年间,婺源绿茶开始大量出口外销,成为英国贵族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宣统二年,龙腾人俞杰然建“祥馨实业花园”,种珠兰、茉莉花数千盆为窨花之用,其花茶获农工部金奖。后俞仰清精制“珠兰龙井”,在1915年的美国“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上获金奖。

 解放后,茶叶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976年年产茶叶5万担,跨入全国茶叶出口基地县行列。1986年年产茶叶8.7万担,超过了历史上最高年产量。

婺源茗眉茶 -中国婺源茶文化

婺源茶道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家茶、文土茶和富室茶等系列,三种茶道表演各县特点。

农家茶道表演程序依次为摆具、备茶、赏茶、荡碗、投茶、冲泡、分茶、敬茶和品茶等九道,当然,茶叶用的是特级婺源绿茶,水则是山间清醇的泉水,茶具为青花瓷壶与茶盅和铜壶。在悠扬的古乐声中,身着青花衣裤、头顶青花头巾、腰系肚兜的村姑,迈着轻盈的脚步,依次倒水洗盅。再用铜壶煮水,随之投茶入青花瓷壶。待水沸后,注入青花瓷壶。此时,壶中茶叶的清香随着壶中的热气向外散出,沁人心脾。

婺源茗眉茶而后,村姑手执瓷壶,依次从前至后,由左向右,为茶客斟茶。茶姑于举首投足之间, 传递着婺源乡村淳朴的待客殷情,使人倍感亲切。

文士茶则为文人雅士们所钟好。在静雅的书斋庭院,淡淡的书画墨香飘逸堂间。在这种场合饮茶谈经悟道,别有一番雅趣。所以,文士茶茶道追求的是一种清新雅致的修身养性的境界。文士茶道表演依次分别为摆具、焚香、畲手、备茶、涤器、置茶、 投茶、洗茶、冲泡、献茗、受茶、闻香、观色、品味、上水和二道茶等17道程序。当然,文士茶所选用的茶与水,都是极其讲究的,茶要婺绿茗眉、灵岩剑峰,水则是地下水或山泉水。在幽雅的丝竹声中,上着蓝便褂、下穿大摆该边罗裙、腕带玉镯的茶道小姐,先是焚香敬茶圣陆羽。接着便着手盟手、备茶、赏茶、涤器,再置茶、投茶、洗茶、冲泡。

冲泡茗茶时,手执茶壶的茶道小姐将壶嘴三上三下,泻出水柱细长如链,俗称“凤凰三点头”。壶茶注入茶盅,盖上茶盖,轻轻半揭开茶盅盖,荡开漂浮在上的茶叶,细细品味,若香留口,舌底生津。

富室茶则是富裕人家于堂前花厅招待贵宾的一种高贵的茶道。茶客安坐于太师椅上、八仙桌旁,享受茶道小姐殷勤的服务。富室茶选用婺源墨菊茶和山泉水,茶具为汤瓯、锡壶等。其茶道表演程序,依次为设具、备茶、赏茶、涤器、凤茶、冲泡,敬茶、受茶和品名等十法。身着浅色旗袍的茶道小姐显得荣华富贵、端庄雅致,每一程序都落落大方,轻曼飘逸。所以,有人为姿婺茶道表演题词说,“茶道是诗,茶道如舞”。

婺源茗眉茶新中国建立之前,婺源绿茶(简称“婺绿”)的采摘、加工和制作,都采取手工进行。’采摘的茶叶一般有“春茶”和“夏茶”之分,俗称“头茶”和“子茶”,当然,以而前采摘的春茶质量为上乘。采摘的鲜茶,一般经过以下加工精制程序,方才能获得优质的“婺绿”。这些程序依次是:下锅杀青,揉成条状,解块摊晾,烘坯至爽,热锅焙干,直到上霜,制成初级制品,俗称“毛茶”。从毛茶制成精茶,还需经过筛分、补火、拣杂,再经过分筛、抖筛、撼分、补火、割末、风戽、拼配等工序,方才最后制成。精制的茶叶还要装锡罐,以便密封,使之不受潮不污染,保持醇正的香气。新中国成立后,婺源制茶基本上采用了机器加工与制作,仅在偏远山村民间茶农还个别使用手工制作加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盛的茶叶资源是婺源民间饮茶民俗形成的重要原因,而民间的饮茶民俗文化恰哈是婺源茶文化根深蒂固的物质基础。自古至今,饮茶一直是婺源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习俗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一般来

婺源茗眉茶说,早上和饭后,婺源人喜欢泡上一壶绿茶饮用。至于亲朋好友来访,沏茶款待则是必备的节目,毕竟婺源每户人家一年四季都储存有茶叶,以备随时饮用。如果用白开水招待客人,这在茶乡婺源可是一个不礼貌和不尊敬的举动。

婺源茶文化还体现在乡间古道和偏僻山路广设的茶亭上。婺源人讲究儒家的、佛家的行善施舍和普济众生。在行人必经的乡间道路和丛山峻岭间的古道上,邻近的村民或宗族或个人,往往捐建茶亭,专门为行人供应茶水,以解行旅之人的饥渴。我们没有对婺源历史上的茶亭作过专门的统计,但少说也不下数百个。徽饶古道浙岭上的堆婆冢的故事,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清末“募化重修浙岭头万善高佛殿茶亭石板暨庵 前石塔”的石碑还平静地镶嵌在万善南壁上,那茶亭墙上白底黑字书写的“饮水即思源”的五个透劲楷书也依然清晰惹眼。

婺源茗眉茶 -中国茶艺

中国茶的艺术,萌芽于唐,发皇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中国茶艺中国的民族性,自然谦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经,宋代的大观论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谈仅是通论,一般人民将饮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没有什么仪式,没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兴怎么喝,就怎么喝。饮茶所讲究的是情趣,如「披咏疲倦」、「夜深共语」、「小桥画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环境和时机,「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宾主之间的和谐欢愉,而且蕴蓄着一种高雅的情致。

所以中国人有中国人特有的气质,而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及内涵亦自有其传统的精神。品茶之四大特色是具备:

    有「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
    有「朴实古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
    有「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
    有「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

中国人不太随意高谈茶道,因为中国人对于「道」的认识和理解是有着相当的崇高与尊重的意味。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同时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很大,无为而顺乎自然,形而上才可曰道,形而下则为器矣。所以在悠久的历史生活中,茶与中国民族相结合,受着中国人一贯的哲思想和生活方式所支配,简言之即「顺其自然」及「致中和」,这是中国茶艺的真髓。

日本承袭我国文化遗绪,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唐朝影响最深。唐时佛学盛行,佛家以茶代酒之风由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又称禅茶,其精神在于利用茶净化心灵,提神醒脑的特性,使饮茶者的心神,暂时革除一切俗务杂念,以期直扣人的本相,即是达到所谓本来面目赤子之心的境界,因为必需藉假炼真,所以对于环境的布置、器物的使用,要求的水准极高,茶屋必须外幽雅清寂,古木参天,奇石、古董,排列有序,内面必须玩物古董、瓶花名画,器皿烧制精巧华丽,高雅实用,主客态度必须平和谦逊,心无杂事,正襟危坐,虔诚授受。饮茶问之交谈,腔调馨欬,均须合体。日人认为这种心境为和、静、清寂的总和,如茶屋是代表宇宙万物经过过滤净化后,唯一可赘凭借的象征物,人一旦介身其中,一方面慢慢品尝苦涩的茶味,此情此景正是物我文融,天人合一,是用一种无意识的境界,藉以了悟永恒的价值。

但是以禅的意义来说,茶道本身毫无意义,因为禅的特色是喜悦、诚摮、自由。茶道仪式,完全违背这种本意。日本茶道,流派虽多,但受陆羽茶经影在仪式器具布置上做工夫为多,对茶本身研究较少,在基本上已是舍本逐末。更由于日本将茶道视为婚嫁习尚。女子多习茶道禅的意义更为消失,在今日,日本茶道只剩下学习礼仪维护传统两种目的。

中国知「道」而不轻言「道」,日本不知「道」而言「道」,(日本是个格偏狭爱走极端的民族,将「茶道」带进诡秘的境界,似乎有点走火入魔),中国不愿刻意追求而流于形上,一切顺其自然;日本拼命摹仿,追求各种境界而流于形下而不自知。惬意、自然、朴拙,正是中国人饮茶的写照。

婺源茗眉茶中国茶艺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婺源茗眉茶 -相关信息

婺源茗眉茶清代,安徽歙县漕溪谢氏《馀庆堂》第47世纪谢正安(1838-1910),此名字是以其于1910年仲春为四个儿子分家的《祥字阄书》中有“正安亲笔”,卒后墓前《碑文》载:“皇清诰封奉政大夫,封朝议大夫......正安......之合墓”的正名相符合。从《祥字阄书》“自序”和有关考查来看,正安18岁开始去江北做生意,故在咸丰中叶,太平军路经徽州,“家业为之荡尽。”则由弟正富侍双亲逃难求生,后遭瘟疫,亲房叔伯大半死亡。安定两年,弟又病逝。正安已是“当孑然寡助之时,处家无立锥之地”,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恐忝所生,誓欲重撑夫门户”。他带领家人,到离家9公里深山的充头源租山开垦,种粮度日,结合种植茶园。此间蒋(新田)、郑(瓦窑坦)、王(横路下)3户及安庆逃难的吴、储2户陆续迁入充头源落户,租山种粮,发展茶园。同治年间,“商务奋兴”,正安均常在外跑商务,并每年在漕溪挂秤收购春茶,略经加工,户挑到皖东运漕、柘皋设店销售。情因亲步谢光荪(1818-1878)在江苏靖江县新沟司衙内任职,又将茶叶从长江水路先到靖江,再到上海闯市场,大开了眼界。当明上海茶庄林立,各庄普有名品。而常品茶竞争相当激烈。使得谢正安清醒地认识:在上海市场开茶庄,既要有了好招牌,更要手中有极品名茶。他集市场商务实践和20多年种、采、制、销茶叶之经验,又受父、叔多方谋划指点,筹办茶号在同治后期已形成雏势,明逢光绪元年(1875年),漕溪“谢裕大茶号”开张。并于清明后,他亲自带领家人到充头源茶园选采肥壮芽茶原料,经过“下锅炒(即用五桶锅杀青)、轻滚转(手轻揉)、焙生胚(毛火),盖上园簸复老烘(足火、显毫)”的精心制作,形成别具风格的新茶。由于“白毫披身,芽尖似婺源茗眉茶峰”,故先称“毛峰”。因数量极少,先运到上海新挂牌的“谢裕大茶庄”,被英国茶商品尝后,竖起拇指,连声称赞。不仅毛峰迅速名扬上海,亦为茶庄屯绿外销打通渠道。后因毛峰产地,既属黄山源,又邻近黄山,则称“黄山毛峰”。故此,谢正安既为“谢裕大茶行”开创者,又为“黄山毛峰”创始人。后以其丰功佳绩为始祖,谢氏《馀庆堂》分支立“慎裕堂”,为置产所用。如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仲春《歙邑黄山漕溪谢慎袼堂正安屯溪置产簿》所记载。后来当地对慎裕堂人统称“茶行里人”。

婺源茗眉茶 -参考资料

[1].  http://www.chinachayi.com/

[2]. http://china.alibaba.com/buyer/offerdetail/58730167

[3]. http://www.wylcw.com/

[4]. 《茶经》

  • 施密特下课
  • 张艺兴为小猪庆生
  • 母子被推入铁轨
  • 陕西一水坝溃坝
  • 德国绝杀荷兰
  • 本文:婺源茗眉茶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shiliao/2013-08-15/490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巧茶
    下一篇:饮茶之煎茶法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