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九茗茶茶叶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2日
回顾东汉末年出现的宜兴红茶,受到普罗大众的欢迎,饮用者不在其数,发展成为贡茶后,更提高了宜兴红茶的历史地位,至唐朝时期宜兴红茶到达历史发展的高峰期。
唐代宜兴红茶如何辉煌
唐武宗年间,阳羡贡茶数量达到一万八千四百斤。曾在宜兴居住的著名诗人杜牧在《题茶山》诗中,也写下了“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泉嫩黄金涌,芽香紫壁裁”的名句。
在唐代肃宗年间,常州剌史李栖筠开始,每当茶汛季节,常州、湖州两地太守集会宜兴茶区,并且唐皇特派茶吏、专使、太监到宜兴设立“贡茶院”、“茶舍”,专司监制、品尝和鉴定贡茶的任务。采下来的嫩茶,经焙炒好后,立即分批通过驿道,快马日夜兼程送往就京城,赶上朝迁的“清蝗宴”。当时称此种茶为“急程茶”,一刻也不能延误。那时在金沙泉边焙制春茶,茶灶成排,灶火不熄,香飘十里,醇郁不散,因此有“焙茶十里水泉香”之说。
本文:唐朝年间宜兴红茶如何辉煌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tea/hongcha/2013-09-12/1093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晚清至建国后宜兴红茶发展形势
下一篇:回顾宜兴红茶的历史与荣誉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