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特产 > 酒知识

杨梅酒怎么泡?杨梅酒有什么功效?

发布时间:2020-01-28 10:04:29

  杨梅每年都在六月左右集中上市。很多人会把杨梅做成杨梅,想想都觉得酸酸甜甜很好喝,泡制杨梅酒已经是一种民间传统。那么怎么泡制杨梅酒又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杨梅酒  
  杨梅泡酒怎么泡?  【泡酒原料】杨梅2000克、50-60度纯粮白酒3000ML、冰糖600克。  【制作方法】  1、将杨梅用盐水浸泡1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  2、称取600克冰糖备用;  3、选用浓香型酿造纯粮白酒;  4、将洗好的杨梅放置在晾架上自然晾干(清洗之前杨梅千万别放冰箱,否则虫子冻死了,小白虫就泡不出来了);  5、把晾干的杨梅依次轻放至玻璃容器中;  6、按一层杨梅一层冰糖的顺序码放;  7、在码放好杨梅和冰糖的玻璃容器中倒入白酒,白酒要没过杨梅1-2公分;  8、接着把盖子拧紧密封好,放置阴凉通风处;  9、每隔三天可摇晃一下瓶子,酿制15-25天时就可以喝了;泡酒之家网提醒您,饮用前可冰镇一下,喝时的口感会更好。  杨梅酒的做法注意事项  1、杨梅、白酒和冰糖没有固定的比例(初学者可按4:5:1的比例制作),但白酒一定要没过杨梅1-2公分,这样杨梅才不会变质。如果喜欢比较甜的口味,可在酒里多加入一些冰糖。  2、个头大、颜色呈深红色、手感干爽的,就是又熟又好的甜杨梅;如果喜欢酸香一些口感的杨梅酒就要选择鲜红色的杨梅,因为鲜红色的杨梅其实没熟透,味道还是有些酸的。  3、杨梅泡酒用什么白酒好呢?要选用52度-60度左右的浓香型酿造纯粮白酒。度数也不宜过低,容易坏。  4、容器要选用可以密封的广口玻璃器皿,这样方便杨梅的取放。而且玻璃的材质也不会影响酒的味道,还可透过玻璃看到一日比一日明艳动人的酒色;容器在使用前要倒入一些高度白酒涮一下,以起到消毒的作用。  5、制作完成的杨梅酒要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若是小型器皿,可每隔三天摇晃一下瓶子,以使味道更加均匀。  6、杨梅酒有些人喜欢吃酒中的杨梅,有些人喜欢饮酒。喜欢吃杨梅只需酿制7天就可以食用了;喜欢饮杨梅酒则需酿制15-25天(尽量不要超过一个月,否则会浸泡出杨梅核的苦味)。  杨梅酒需要泡多长时间?  杨梅酒浸泡时间不能太长,一个月之内为宜,时间越久,酒色越深。但存放的时间也并不一定,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而定。有的人喜欢吃酒中的杨梅,那杨梅的浸泡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杨梅就没有味道了,一般情况下一星期就可以品尝杨梅了。有的人喜欢喝杨梅酒,杨梅的浸泡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等到酒色变深,杨梅香味浓郁时再饮用。  杨梅酒的功效有哪些?  1、中医学觉得,杨梅酒有滋阴降火、健脾养胃之作用,多食不但免伤肠胃,且有祛毒祛寒之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述,“杨梅酒可解渴、和五脏六腑、能涤胃肠、除烦愦恶气。”杨梅酒果子、核、根、皮均可当药,性温、无毒性。用纯粮酒侵泡的杨梅酒,炎夏季节服用会便觉气舒神爽,解暑解腻。腹泻的那时候,喝下就能止泻,具备收敛性功效。也有助消化、去湿、消暑、生津止渴止咳化痰、促进消化、保暖、治腹泻、有利排尿、预防霍乱等药业作用,有“果中玛脑”之誉。  2、中署为炎热酷热之季,体会天气炎热湿邪,以至津伤气耗,主要表现为发烫、烦渴、汗出、胸闷气短闹心、头疼头晕目眩、身重、呕恶、神昏等病症的这种疾病。临床医学又分中署阳证、中署阴证、暑犯心营,肝风内动等证,常见清热解毒、养血、滋阴、去湿、通窍等法医治。  3、药理学剖析觉得,杨梅酒含有维他命C、果糖、葡萄糖、柠檬酸钠等,酸清甜味美;另一个杨梅酒含钾丰富多彩,对夏季出汗多者可具有补钾作用。从食材味道讲,杨梅酒性湿热、味甘酸,入肺、胃二经,有滋阴降火、和胃助消化、止吐止痢等作用。  杨梅酒不但味道好,并且确实有很好的健脾养胃等功效,大家可以在杨梅上市的时候自己学会制作杨梅酒哦,但是小编提醒大家,要保证卫生,以免造成杨梅酒污染影响身体健康。
  • 铁路援建茗茶标准化加工让“万亩茶
  • 平南:美丽山水产出扶贫茶
  • 郭久彬:种茶制茶的能工巧匠 乡村脱
  • 百里莽山“茶”作裳——“十大精准
  • 岳阳县3家茶企60多个产品亮相第二
  • 本文:杨梅酒怎么泡?杨梅酒有什么功效?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techan/jiuzhishi/262871.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啤酒面膜怎么做?啤机真的能美容吗?
    下一篇:蚂蚁怎么泡酒?蚂蚁泡酒能预防治疗风湿病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nfood365 搜索关注食品行业今日热点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

    Copyright © 2013 CnJi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酒茶网国内专业的酒茶叶知识茶业展会新闻资讯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客服QQ: 3435465768342  沪ICP备19054002号-1 茶叶 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