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西安出土的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王明哲墓的 随葬品中,有一件叫作老寻家茶社瓶,它是唐代用点茶法饮茶时煮 水点茶的器具,它对研究唐代茶的品饮艺术,特别对研究点茶法的 发生年代,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这件已有1100年以上历史的茶瓶,由腹、颈、足组成。腹深,呈圆鼓形,上腹稍大于下腹;瓶颈口敞开,有弧形执柄,连肩接瓶口;与执柄相对应的另一侧上,有一上翘的短流腹下有矮圈足;体表施墨绿色釉,瓶底墨书:“老寻家茶社瓶,七月一日买,壹,”字样。
这里明确指出该瓶为茶瓶;“老寻家茶社”,当为茶店字号,茶社类似现今的茶馆广七月一日买”,指的是购茶瓶的日子;“壹”,似是将购置的茶瓶,依次作出的编号。其形与苏 《十六汤品》屮描述 肖老寻土瓶的茶瓶基本相似。
这只茶瓶,不但形体秀美,由绿瓷制成,具纯净细腻之感,富含时代特征;而且还是我国的点茶之法始于唐代的一个有力证据。在离古唐都长安不远的铜川黄家堡,唐时属京畿之地。当时许多文人墨客将其划为古鼎州。而鼎州窑为唐茶具的主要产地之一,其产品颇为陆羽所推崇。在这里,也出土过两只黑釉执壶,与老寻家茶社瓶相类似,可能同出一窑,它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唐时在普遍应用煎煮法饮茶的同时,点茶法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文:唐西安老寻家茶社瓶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chaj/zhishi/113353.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hinatea618 搜索关注中原茶城网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