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百年苗疆茶谷”之称的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万亩茶园生机勃勃。目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茶叶种植面积达58.9万亩,从业人员达50万人。
3月30日,天还未亮,保靖县葫芦镇枫香村排花苗寨,57岁的贫困户尚初英与儿媳妇龙华秀结伴,戴着头灯,摸黑上山采茶,争取能够多采摘点鲜茶叶。
“采茶的标准是一芽一叶。动作娴熟的话,一天能够采摘5公斤以上。今年鲜叶的收购价是每公斤50元。酬劳是当场现金结算。”排花寨黄金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建波一边收购鲜叶一边介绍说。
“新鲜的茶叶必须当天加工,制作1公斤干茶需5公斤鲜茶。工人分工有序,轮班制作。经过摊青、杀青、揉捻、烘干、打包等工序,掌控好温度和技术,才能制成上好的黄金茶。”保靖县葫芦镇枫香黄金茶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先勇告诉记者。该合作社现有茶农215户,790余人,其中贫困户87户,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的贫困户192户,目前已经全部脱贫。
3月30日,保靖县葫芦镇枫香村排花苗寨,苗族群众穿着苗族特色服装在茶园中忙着采摘鲜茶。
“我的父亲是吕洞山镇黄金村土生土长的茶农。现在,我也学会了制茶手艺。”“95后”石远博去年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乡创业。在湘西茶产区,一批年轻人传承了父辈的制茶技艺,投身茶产业。
目前,保靖县已投入资金5079万元,支持黄金茶基地及加工建设项目90个,形成了以吕洞山区为核心的黄金茶种植区域。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产茶600吨,带动了28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3月31日下午,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万亩茶园,50岁的向天顺正通过网络进行带货直播。他不仅是村支书,也是致富带头人。他让黄金茶成为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金饭碗”,把村子从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示范村。
3月30日清晨,保靖县葫芦镇枫香村嘉和家庭农场,57岁的贫困户尚初英(左)与儿媳妇龙华秀,戴着头灯摸黑在茶园里采摘春茶。采茶旺季,她俩一天可收入700多元。
近年,吉首市将茶叶作为精准扶贫的第一产业,围绕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打造、茶旅融合四大环节精准施策。目前,已建成茶园面积12万多亩,直接带动了2.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产业发展快,富农成效显。目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已形成了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永顺莓茶三大特色茶叶产业,种植面积达到58.9万亩,从事茶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的达50万人,2019年,人均实现收入4000元以上。
3月31日,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80后”莫洪莉在指导前来体验的学生采茶。她开办了自助农家乐,通过网络销售茶叶,延伸了茶产业的发展。
3月30日下午,保靖县葫芦镇枫香村,排花苗寨黄金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建波(左下)在收购茶农采摘的鲜叶,并指出鲜叶品质的注意事项。
3月31日晚10时48分,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傍海组,“95后”石远博(下)、姐姐石银香(左上)与同学龙柄森(右)在加班加点制作黄金茶。
3月29日晚,保靖县葫芦镇枫香黄金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员工将收购的新鲜茶叶进行摊青,待水分干后进行加工。
3月29日晚,保靖县葫芦镇枫香黄金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工人分工有序,制作绿茶。她们都是附近村里的贫困户,经技术培训后上岗。
3月31日晚9时30分,保靖县吕洞山镇黄金村傍海组,“95后”石远博在观察新鲜茶叶杀青的情况。
3月30日,保靖县葫芦镇枫香村排花苗寨,村民向玖凤在茶园里拍摄、制作抖音视频作品,通过新媒体传播采茶过程。
3月31日,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万亩茶园,村支书向天顺(中)通过直播推介“湘西黄金茶”。
本文:茶叶铺就脱贫路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news/273298.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平塘将建茶叶交易市场 打造西南地区茶产业集散基地
下一篇:千岛湖“四不茶园” 春天第一锅好茶 出炉不怕晚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nfood365 搜索关注食品行业今日热点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