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片绿叶,生长在东经110°、北纬30°。
1300年前,我生于此,深山幽谷、涓涓溪流、缭绕云雾造就了我不凡的气质。
移步至湘西自治州吉首市马颈坳镇隘口村,这里至今还耸立着一段青石残墙,斑驳的墙体镌刻下悠远而不同寻常的历史——明代黄金茶唯一交易遗址。
千年间,几番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而我,也从曾经房前屋后零星茶园发展到今天总面积达12.1万亩绿色海洋,唯一不变的是我的天然“黄金”之香。
4月19日—20日,我将不负大好春光,于“2020中华茶祖节·第五届湘西黄金茶品茶节”上惊艳登场。
“亚太茶茗大赛金奖”、“中茶杯名优茶金奖”、“茶祖神农杯名优茶金奖”、“潇湘杯名优茶金奖”、 广东茶叶博览会“名优精品展唯一指定用茶”等都是我的名片。
我就是湘西黄金茶,我发源自冷寨河畔的隘口村。
深山有“黄金” 飘香逾千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一方水土、一方山水孕育了“湘西黄金茶”。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让我们探究“水土”与“茶”的故事。
我们推开了历史大门……
早在明朝之前,深居在隘口厚地的湘西苗族同胞,便以当地一种味道醇厚、汤色如金的奇特野生茶作为主要“货币”,用于交换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并深受周边地区各族群众欢迎。尤其到了明朝中期之后,隘口的茶业交易市场日益繁荣,人人口啜香茗,家家杯盛“黄金”。
因茶而起,一队满载着“黄金”的车马从深山出发,一条通往云南、四川的茶马古道至今仍然完好地沿着清澈见底的冷寨河谷向远方延伸着……
从村里老人口中我们得知,朴实的苗族人民将土生土长的茶叶变成可以流通的货币之后,对于上天恩赐给他们的一方“神物”充满了敬畏与感激,并将茶取名为“苟洪吉”,意即“黄金茶”,视此茶为茶中黄金,珍贵无比。
于是,黄金茶的美名便在深山幽谷、云雾缭绕的隘口至湘西地区得以口口相传,远播山外。
湘西秘境,好山好水做“底”,为何隘口会成为湘西黄金茶的发源地?
《茶经》有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而吉首隘口一带正是由砂岩、石灰岩以及古老的板岩、石英砂岩等组成的地表,尤其是以板溪群紫红色砂质板岩、砂岩为主要母质母岩的土壤,再加之特殊的峡谷气候,云若雾罩、雨水充沛,年均气温在17.79℃左右,漫射光多,孕育出“黄金茶,香千年”。
从历史中走来,黄金茶的香沁心脾、醇和绵厚常让嗜茶者“牵肠挂肚”,但要成为茶中之首,还需现代技术为其正名。经茶叶专家刘仲华院士验测,黄金茶天然地具备绿茶的最佳品质:茶叶氨基酸含量高达7.8%,超过同期绿茶两倍有余;而茶多酚的含量达30%,加之水浸出物的比值为46.6%,当壶中滚水一过,黄金茶不苦不涩的清幽之味回味于唇齿之间。
我国首位茶学院士陈宗懋在湘西实地走访,对黄金茶反复品鉴后激动地说:“黄金绿茶不仅可称为最好的绿茶之一,加之采摘时间长,相较其他绿茶更具发展潜力。”
好茶出“深闺” 绘就产业蓝图
守着自然馈赠的品种优势与生态优势,但因湘西交通闭塞,市场经济发展滞后,湘西黄金茶曾一度陷入“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诚然,如果藏在深闺,孤芳自赏,再好的茶也不过是“杯中之叶”。
如何破局、解局?2014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落地实施,湘西黄金茶开启“黄金时代”。
“吉首市围绕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打造百亿茶产业、增添湘西新名片’茶叶产业发展部署,坚持品质立茶、品牌兴茶、政策扶茶、文旅活茶,着力将湘西黄金茶产业打造为吉首市优势产业、富民产业、生态产业。”吉首市委书记刘珍瑜说。
基地奖补、加工奖补、资质奖补、市场奖补、营销奖补,全方位激励湘西黄金茶产业,打造湘西黄金茶。比如凡连片新开茶园,按面积一次性奖补5万—10万;在吉首市内开设“湘西黄金茶”专营店,给予奖补5万—10万元,“湘西黄金茶”年度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给予奖补5万—15万元……
本文:湘西黄金茶 这片绿色“黄金飘香”
文章地址:http://m.cnjiucha.com/news/273577.html 转载请保留链接地址
上一篇:春茶遇“冷”,销售转型悄然萌动
下一篇:茶叶成“期货” 上家自称被坑,下家财货两空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或者搜索 cnfood365 搜索关注食品行业今日热点订阅号免费发布产品推广信息